办公楼m6米乐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十篇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3-12-07 04:32:57

  温州市新桥头小学位于温州市鹿城区,北面、东面均为居民区,南面为区间道路,西面是振瓯路。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1941.79,其中含绿化带面积912.39、道路征用面积1454.69。

  校园规划设计还应关注教室外的空间,通过各种室内外、半户外的空间串联和虚实变化,形成各种学习步道和情境趣味空间。本项目工程的学校设计,以学生“最有效学习”的角度去思考。一天的学校生活应该应包含上学、放学、上课、下课、集会、讨论、运动、休息、游戏、聊天、沉思、发呆等,既考虑了教室内的上课空间设计,也满足了对其他生活空间的需求。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与娱乐生活的兴趣。

  1.设计在满足小学各项功能的合理性、实用性的前提下,塑造一个既具有温州地方特色,又个性鲜明、富有时代气息的生态教育建筑,展现新世纪教育建设精神风貌

  2. 建筑布局与场地环境相结合,同时也是对场地环境的一种再开发与改善。设计力求创造出多层次,丰富变化的流通空间,具有趣味性,符合小学生心理感受。

  4.结合建筑布局及校区出入口位置,设计入口广场景观池、立体景观绿化墙及内庭院景观空间,建筑、景观溶为一体,相映成趣。

  5.教学楼主体色为白色,再点缀以彩色线条或深色石材片墙,仿佛在一张白纸上绘出绚丽多彩的图案,整体色彩欢快、活泼,富有想象力。

  校区规划动、静分区明确,同时又相互联系。教学楼布置在地块西侧,运动场布置在地块东侧,尽可能减小教学楼对地块北侧的居民楼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地块东侧居民楼对教学楼的日照遮挡。教学楼呈“F”布局,校区主入口位于地块南侧道路、正对教学楼,形成“前厅后院”的空间形态。“前厅”即主入口广场,“后院”即内部庭院空间。

  地块只有南面沿城市道路,校区沿城市道路设有两个出入口,主入口及后勤出入口。主入口正对教学楼,前设有入口广场;后勤出入口位于地块西侧。

  人流、非机动车流主要从地块南侧主入口进入校区,解决学生和教师的人流和非机动车流,主入口一侧设置车行出入口,形成人车分流。学校厨房货流运输通过后勤入口完成,校园内道路与城市道路形成环形消防通道。

  景观设计结合建筑空间,两者相互协调、渗透:主入口广场西侧,沿一层厨房外墙面设计景观水池及绿化,二~层利用外露楼板平台设计立体景观绿化;内部庭院结合建筑空间造型,布置阵列式景观花池及建筑转角处的景观水池,这样,建筑、景观浑然一体,独具特色有不乏文化性、趣味性,为师生提供一个休息、交流、娱乐的开放式乐园。

  学校建设标准为完全小学Ⅲ类,学校规模为24班,每班按45个学生计算,学校总学生数为1080人。学校普通教室和专业教室及主要配套用房配置如下: 24个普通教室、12个专业教室、2个教师阅览室、1个学生阅览室、3个科技活动室、1个小型会议室、6个行政办公室、7个教学办公室、2个校长办公室、1个教职工活动中心(兼大型会议室)、1个厨房;教学楼为五层,呈“F”型,其中一~ 四层为普通教室、专业教室、学生阅览室、科技活动室及教学办公室;五层为行政办公室、教师阅览室、会议室、教职工活动室、接待室、德育展示室。

  建筑外观造型设计以小学生的心理感受为出发点,通过建筑形体的围合与穿插、局部架空等设计手法,创造多层次、变化丰富的趣味空间及具有时代精神、活泼欢快的外部造型。

  根据功能使用需要设计,教学楼室内外高差0.15米,一层层高4.5米,二~ 四层层高3.6米,五层层高3.6米(教工活动室层高4.2米),地下室层高4.2米。

  本项目工程利用整个校区规划道路网,在各区域内形成顺畅的消防环线。根据教学建筑人流量大,并有阵发性活动规律,将教学区、步行区布置结合广场作为瞬时疏散面。在主次干道一侧每隔120米设室外消火栓,已保证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超过150米。

  1.消火栓系统:消火栓系统采用市政直供给水方式。火灾初期10分钟消火栓用水由屋顶消防水箱供应。其顶层消火栓处静水压不低于7米水柱,10分钟后由消防车向消防管网供应。整个管网成环网布置,按每一着火点有两支本层水枪到达原则布置水枪。屋面设置1套试验用带压力表的单栓消火栓。消火栓系统于室外设1套SQDNl00地上型消防火泵接合器。

  2.喷淋系统:本工程的喷淋系统采用单一分区给水方式。地下室按中危险II级布置直立型喷头。喷淋系统室外设2套SQDNl00地上型消防水泵接合器。

  3.地下室水泵房内布置有喷淋水泵XBD4/25-100L二台,一用一备;地下室消防贮水池容积100m3;教学楼屋顶消防水箱容积18 m3,水箱设置高度满足最高层消火栓7m静水压力要求。

  本工程的人防地下室等级为甲类6级防空地下室,属平战两用,平时为机动车库,战时为人防地下室。人防地下室按二等人员掩蔽所设计。人防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756m2,设1个防护单元,每个防护单元战时出入口数量及出入口宽度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出入口宽度按每100人0.3m计算。

  本工程在地下室设置一个人防单元,其中人防应急照明、重要的通信、报警设备为二级负荷;电源Ⅰ由本小区内变配电所引来,电源Ⅱ由地下室发电机房引来。供电电压为380/220V。双电源手动切换;所有直接穿过工事围护结构或防护密闭门、密闭隔墙的电缆电线,均采有管内密封的方法进行防护密闭处理;所有动力设备直接启动,就地控制。潜水泵采用就地自动/手动控制;工事内照明采用节能灯,吸顶安装,监战加防掉落保护网。同时考虑应急照明灯若干,应急时间为180min。防护密闭门外的照明设独立回路。

  本工程为六级人防工事,设在地下室。人员掩蔽所的战时通风系统设计包括战时通风系统分为清洁通风、滤毒通风和隔绝通风三种通风方式;送风系统由防爆波活门、扩散室、粗过滤器、密闭阀门、滤毒器和送风机组成;排风系统由防爆波活门、扩散室、密闭阀门、自动排气活门和排风机组成;平时用的通风、防排烟系统的风管均经风室、密闭门、防护密闭门、风井等与室外相连,以保证人防工事的密闭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的同时,对建筑的功能使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办公楼建筑更要满足这一条件。本文结合建筑设计实例,对办公楼建筑设计进行了探讨,旨在关注办公楼的准确定位,呼唤建筑设计的理性回归。

  某办公楼工程基地净面积(规划退红线。在此基地进行首期项目建筑设计,主要功能以满足业主办公、产品开发、物流调配及业务洽谈等日常工作的需求而设计。本工程地势平坦,周边自然环境颇佳,地块北面临景色优美的海滩。

  主题化、个性化、人性化、配套化及生态化是办公楼建筑设计发展的趋势,是建筑师必须面对并能激发创作灵感的重要课题。首先应当指出,追求主题化、个性化并非意味着建筑师的作品从此有理由单一的为了标新立异、凸现自我而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相反,建筑师的作品应当更多地关注基地周边乃至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从而避免建筑作品在整个区域中显得很别扭,甚至对基地周边原本良好的自然环境资源造成难以弥补的破坏。其次,强调办公环境的优劣不仅仅是指基地周边具备良好的自然环境资源,而能否给使用者创造一个宜人工作、生活、休息及交流空间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就餐、休息、娱乐及交流诸多空间各得其所。功能配套,环境优美,对于业主的高效运转以及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是不容忽视的要素。建筑师针对地段的自然特质、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建筑使用者与内外空间的互动这三个特点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与研究,运用简洁、克制的设计手法塑造现代办公建筑形象。

  所谓理性就是接受现实客观存在并做出合理反映的态度。没有理性的开始多半会导致后继过程的失控。办公楼的设计首先应当充分结合地块实际状况和项目所在区域特点,进行怎样的定位。如何将建筑物安置在基地环境中,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美学品质。办公楼的办公形态主观需求,已从聚集化、标准化向分散化、个性化转变。有条件时,办公建筑的容积率宜控制在1以内,办公建筑的层数则可控制在6层以下,整体规划的布局能够做到相对灵活,各功能的空间处理、区内建筑物之间的栋距能够完全M足规范要求,且区景宽阔,园林绿化和景观面积大,交通流线和建筑物通风采光良好。

  因此,建筑师将办公楼、物流中心分别设计为6层和5层,并且基地内所有建筑物高度都将控制在24m以下,最直接的目标就是希望办公中心能以低姿态尽可能地接近地面、接近自然,节约垂直交通联系费用,尽可能地节能环保。这也是绿色建筑必不可少的课题。其次,办公楼的设计应当针对办公楼的服务对象(包括工作性质、工作状态以及员工组成等)进行个性化、人性化的设计,也即品味。在良好的基地环境中,建筑的角色并不仅仅是去配合,而是应当引入新的元素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环境,使建筑与环境互相触合。

  建筑师的理想是,通过简洁的设计,使设计作品在内容和时间上经得起考验,并符合安全、经济、适应、美观的建筑设计方针。建筑师有义务将建筑设计得合理易解,出于对这个理念的坚信,德国GMP建筑师事务所冯・格康建筑大师的作品表现出形式上的审慎和在材料上的统一。办公楼宜采用以保证办公空间均有良好的南北朝向布置,创造实用、高雅、舒适、宜人的办公环境,十分必要。例如:利用两个办公建筑侧向之间的栋距,将2个矩形体块围合成一个高跨的半露天中庭。如图1:

  规整、简约的建筑平面带来建筑造型的干净、理性。方正中略呈变化的立面造型、白色外墙防水涂料、屋顶浅绿色盖头、墨绿色铝合金窗以及绿色仿木铝合金百叶,体现着设计者驱除繁杂的初衷,以理性的躯壳诠释企业形象。正如冯・格康先生所说:终究是要把建筑物建造成为一座尽可能耐久地、理所当然地为其内部丰富多彩的人类活动所服务的外壳。

  中庭不仅为南北两侧的办公空间带来自然通风与天然采光,营造了良好的生态小环境,而且使理性的躯壳蕴涵了复合的内容。办公楼主入口设计在东侧,以青石板铺地的首层中庭即是门厅,突破了办公建筑通常的入口模式,即过道门厅不占用好朝向。使长向的南面面积充分利用为办公用房,给进入者以豁然开朗的视觉感受。次入口北侧办公空间5-6层在东端做4.2m的缩入,留出了一个6.4m高的空间用以栽植绿化,既丰富了立面造型,又将绿茵引入建筑,与中庭的绿化遥相呼应。如图2:

  逐层演变的露台和空中走廊是交通聚散的空间,是交流休息的场所,更是一个个的舞台,看与被看,生动有趣。复合的功能消解了办公空间的匀质和单调,给人以更多的自由选择和体验。中庭西侧自3层起仅用无色透明玻璃幕墙进行围合,5层露台则完全开敞,此时的建筑物尤如取景器,海滩美景尽收眼底。露台采用经过防腐处理的架空木板铺地,雨水经过架空层有组织排放到首层庭园浇灌绿地。天然材质的青石板、木板铺地,令人不禁抚今追昔、梦回故里;而配备白色氟碳漆饰面护栏的轻盈钢梯和回廊,则昭示着企业高效创新的时尚精神。随着时光的推移,阳光雨露会给庭园中的红枫绿茵送来蓬勃生机,风霜雨雪亦将在青石、木板乃至金属材质上刻下岁月的痕迹,业主对此说:若干年或更长的时间以后,这都是公司企业文化的积淀和见证。

  建筑师应当奉献自己的道德和智慧,在为社会创造建筑实体的同时,引领人们感受与众不同的空间体验,为城市空间的延续预设更高的起点。本文旨在呼唤建筑设计的理性回归并努力将之付诸实践。

  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师在建筑规划的基础上,运用建筑技术和现有的各种资源,结合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业主的要求和设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完成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和空间构筑。建筑的根本目的,首先是遮风避雨、为人们生活、生产、休闲、娱乐,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从这一点而言,实用性首先应当是理性的,不能仅仅作为一件艺术品而存在。本文从建筑设计中的理念入手,分析了建筑设计理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建筑设计理性回归。

  某办公楼工程基地净面积(规划退红线.69m2,容积率为5.48。在此基地进行首期项目建筑设计,主要功能以满足业主办公、商务金融及业务洽谈等日常工作的需求而设计。本工程地势平坦,周边自然环境颇佳,交通发达占及其有利的条件。地理位置优显突出,地块北面是城区的中轴线,东北面是城区的中央公园,北面是城区的航运水道。

  主题化、个性化、人性化、配套化及生态化是办公楼建筑设计发展的趋势,是建筑师必须面对并能激发创作灵感的重要课题。首先应当指出,追求主题化、个性化并非意味着建筑师的作品从此有理由单一的为了标新立异、凸现自我而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相反,建筑师的作品应当更多地关注基地地形及周边环境的特点,再充分考虑建成后与地块内及其他已建成建筑的整体协调性。同时着眼于建筑与城市、环境与人的和谐关系。从而避免建筑作品在整个区域中显得很别扭,甚至对基地周边原本良好的自然环境资源造成难以弥补的破坏。其次,强调办公环境的优劣不仅仅是指基地周边具备良好的自然环境资源,而能否给使用者创造一个宜人工作、生活、休息及交流空间是至关重要的。

  建筑师针对地段的自然特质、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建筑使用者与内外空间的互动这三个特点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与研究,运用简洁、克制的设计手法塑造现代办公建筑形象。

  所谓理性就是接受现实客观存在并做出合理反映的态度。没有理性的开始多半会导致后继过程的失控。办公楼的设计首先应当充分结合地块实际状况和项目所在区域特点,进行怎样的定位。如何将建筑物安置在基地环境中,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美学品质。办公楼的办公形态主观需求,已从聚集化、标准化向分散化、个性化转变。整体规划的布局能够做到相对灵活,各功能的空间处理、区内建筑物之间的栋距能够完全M足规范要求,且区景宽阔,园林绿化和景观面积大,交通流线和建筑物通风采光良好。

  其次,办公楼的设计应当针对办公楼的服务对象进行个性化、人性化的设计,也即品味。在良好的基地环境中,建筑的角色并不仅仅是去配合,而是应当引入新的元素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环境,使建筑与环境互相触合。

  建筑师的理想是,通过简洁的设计,使设计作品在内容和时间上经得起考验,并符合安全、经济、适应、美观的建筑设计方针。建筑师有义务将建筑设计得合理易解,出于对这个理念的坚信,德国GMP建筑师事务所冯・格康建筑大师的作品表现出形式上的审慎和在材料上的统一。办公楼宜采用以保证办公空间均有良好的南北朝向布置,创造实用、高雅、舒适、宜人的办公环境,十分必要。例如:利用两个办公建筑侧向之间的栋距,将2个不规则的弧形形体块围合成一个高跨的半露天中庭(如图1)。

  半弧形、现代简约的建筑平面带来建筑造型的干净、理性。弧形中略呈变化的建筑立面造型、红色外墙装饰、绿色铝合金窗以及银色铝合金百叶,竖向条形装饰弱化了原弧形建筑平面的臃肿,体现着设计者驱除繁杂的初衷,以理性的躯壳诠释企业形象。正如冯・格康先生所说:终究是要把建筑物建造成为一座尽可能耐久地、理所当然地为其内部丰富多彩的人类活动所服务的外壳。

  中庭不仅为南北两侧的办公空间带来自然通风与天然采光,营造了良好的生态小环境,而且使理性的躯壳蕴涵了复合的内容。办公楼主入口设计在东侧,以青石板铺地的首层中庭即是门厅,突破了办公建筑通常的入口模式,即过道门厅不占用好朝向。使长向的南面面积充分利用为办公用房,给进入者以豁然开朗的视觉感受。在西南侧和东北侧的两个次入口分别从4层及6层以上的建筑物整体分别缩入5m和18m。留出了空间用以栽植绿化,和休息活动空间。既丰富了立面造型,又将绿茵引入建筑,与中庭的绿化遥相呼应(如图2)。

  逐层演变的露台和空中走廊是交通聚散的空间,是交流休息的场所,更是一个个的舞台,看与被看,生动有趣。复合的功能消解了办公空间的匀质和单调,给人以更多的自由选择和体验。中庭仅用无色透明玻璃幕墙进行围合,5层露台则完全开敞,此时的建筑物尤如取景器,城市的美景尽收眼底。

  露台休恬处地面采用经过防腐处理的架空木板铺地,雨水经过架空层有组织排放到首层庭园浇灌绿地。而配备白色氟碳漆饰面护栏的轻盈钢梯和回廊,则昭示着企业高效创新的时尚精神。随着时光的推移,阳光雨露会给庭园中的红枫绿茵送来蓬勃生机,风霜雨雪亦将在青石、木板乃至金属材质上刻下岁月的痕迹,业主对此说:若干年或更长的时间以后,这都是公司企业文化的积淀和见证。

  新的建筑并不只是指新的风格或新的形式,更是指新的内容和新的生活方式。把多样的空间整合到简约的构成中,借助形式、材料打破环境的同质性,将风与水、日与月以及远山的风景牵引到建筑空间中来使人感受到轻微的冲击力和感观上的刺激,从而注意到空间的特色、空间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利用空间的组织激发建筑的活力,传递时间的经历,在人们心中创造归属感与平和的心态。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理性的思考并未扼杀自由的臆想,相反,两者由排斥转为互动,直至相互融合。理性的躯壳与复合的空间和谐共生,简洁、克制的设计手法亦可创造活色生香的人类活动空间。

  建筑师应当奉献自己的道德和智慧,在为社会创造建筑实体的同时,引领人们感受与众不同的空间体验,为城市空间的延续预设更高的起点。本文旨在呼唤建筑设计的理性回归并努力将之付诸实践。

  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结构类课程设计在人才培养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结构类课程设计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基于整体性提出了结构类课程设计改革和实践方案。实践表明,提高了学生的工程结构设计能力和素质,缩短了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适应期。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重点课题GBB1212055;规划课题GBC1213115);黑龙江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JY14-88)。

  目前,一般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都趋向于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很强,而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的业务能力之一,是土木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土木工程结构类课程设计是本科生学完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和土力学地基基础等专业主干课程后,针对所学的各种不同结构体系和构件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和设计计算步骤等内容进行的阶段性总结及设计训练。同时,进行结构类课程设计既是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的基础,又是学生毕业后从事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技术咨询等工作的前奏。结构类课程设计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后从事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能力和素质,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业质量,但是,大多数高等院校的结构类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不能适应新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分析表明,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各门结构类课程设计的设计题目和设计内容相互独立,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并没有充分考虑各门课程设计之间相关性;(2)各门课程设计的题目来源和设计内容的工程背景不详,缺乏与实际工程的紧密衔接,缺乏应用性;(3)各门课程设计的任务书中所给基础性数据和参数过于具体,不利于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4)课程设计的过程管理,质量监控和成绩评定缺乏有效机制;(5)条件保障有待于加强,必要的课程设计指导书等资料匮乏。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结构类课程设计的改革研究与实践势在必行。因此,以系统论为先导,基于土木工程结构的整体性概念,加强结构类课程设计的多维度的研究与探索,对提高学生工程结构设计素质,实现学生毕业后从事结构设计的零适应期培养具有重要的显示意义。

  目标是改革和建设的导向,课程设计的改革亦应如此,明确培养目标是首要的工作。依据社会对土木工程设计人才的需求,明确结构类课程设计改革主要目标是:基于土木工程结构的整体性,培养学生从事工程结构设计和技术咨询等工作的能力和素质,实现毕业后从事结构设计零适应期。具体说,学生在学完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和土力学地基基础等结构类课程后,通过进行系统的课程设计进一步深化对结构体系和各结构构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和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并且从土木工程结构整体上把握不同结构体系及其基本构件的具体设计方法和步骤;加强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结构电算分析、绘图等)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设计资料和参考文献查询与检索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不同结构体系及其构件的结构施工图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从多维度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工程意识、工程设计能力等)、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和品质等。土木工程结构是由各种不同受力状态的构件组成的一个空间结构承重体系。对于建筑工程来说,任意一个建筑结构都是由竖向结构承重体系、水平结构承重体系和下部结构承重体系组成的空间承重骨架,这三部分承重体系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连接,组成一个一个系统。这样无论以哪一部分体系为内容进行课程设计,都应该基于整体(系统)性去分析相互之间的关联性[1-3]。传统的结构类课程设计内容体系包括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设计、单层工业厂房排架结构设计、钢屋架结构设计和基础工程结构设计。由于混凝土结构的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排架结构在目前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少,且在排架柱设计时,内力组合理论与框架结构中框架柱的内力组合理论相同,因此在新的课程设计内容体系中将其取消。根据土木工程的专业主干课课程体系构建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结构类课程设计内容体系。结合一幢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工业厂房(附带有多层砌体结构办公楼)。从房屋建筑工程结构整体性的角度编写结构类课程设计任务书,内容包括总则(包含设计目的、工程背景资料、建筑图纸等)和各分项课程设计内容的设计要求及相关资料和参考文献,在课程设计任务书中体现出:钢屋盖结构课程设计主要是设计框架厂房的屋盖,混凝土梁板结构课程设计主要是设计框架结构厂房及砌体结构办公楼的楼盖和楼梯;通过完成屋盖和楼盖结构设计,即可确定出由屋盖和楼盖传递给框架和墙体的荷载,这样就可以进行框架结构和砌体的课程设计。砌体结构课程设计主要设计砌体结构部分的墙体、墙梁、过梁、圈梁和雨篷等。上述四项课程设计内容的完成,即完成了整个建筑结构体系的上部结构体系的结构设计,也确定出了上部结构传递给基础的荷载;再根据地质条件等其他因素,进行基础工程的选型和设计计算,完成基础的结构设计[1]。

  结构设计是一项富于创新的工作。在课程设计任务书中,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和建筑模数的要求给定相关的尺寸(柱网尺寸、标高、层高等),通过这些尺寸的合理交叉使班级每个学生具有一组基础数据;对于楼面的做法、楼(屋)面可变荷载等都不直接给出,由学生自己设计或查阅资料确定,这相当于每个学生的设计方案计算都不尽相同。对于结构体系的具体结构形式也不做明确的规定(如混凝土梁板结构课程设计中不明确要求必须采用何种结构形式的楼盖和楼梯等),让学生根据结构实际情况进行结构设计,这样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集中在第六学期8周的时间内系统地完成规定五项设计内容,每项设计内容完成后,要求学生要保存每项课程设计数据和成果,以便进行下一项课程设计时应用到上一项课程设计的数据,保持其设计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同时,建立每个学生课程设计档案,最终完成五项课程设计后,使每个学生的各项课程设计的设计成果归档到一起,统一保管,有利于学生在第8学期进行毕业设计时提供参考。基于整体性学生系统地完成了任务书中规定的五项课程设计内容,实现了一幢建筑的整个结构设计,既完成了结构的上部承重体系(水平承重体系和竖向承重体系)和下部承重体系的结构设计。这样组织开展课程设计,系统地巩固了学生所学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和土力学地基基础等结构类课程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提高了学生结构设计方面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设计既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又提高了学生对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体性认识。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用于结构分析和绘图的软件(如PKPM、天正、CAD等)也较多,结合建筑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开设,在课程设计中,对于每一分项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相结合。要求至少一张手工绘图,目的在于强化手工绘图的基本技能;同时,要求学生至少一张计算机绘图。对于结构设计计算,要求采用电算和手算相结合,应用电算对手算进行复核[4-5]。结构类课程大作业也是对学生所学专业设计知识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的综合性训练,有针对性地安排设计型大作业,可以实现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系统设计训练,及时检测学生生多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实现对课程设计起到良好的衔接和促进作用。例如,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中,当讲完受弯构件纵向钢筋的弯起、截断和锚固等内容后,就可以及时地给学生布置一道均布荷载作用下外伸简支梁设计的大作业,主要是强化学生对受弯构件纵向钢筋弯起、截断和锚固等构造要求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完成此大作业后,有助于加深理解肋梁楼盖结构和楼梯结构中各类梁的纵向钢筋构造要求。此外,结构类课程设计内容体系中取消了单层工业厂房排架结构课程设计,但单层工业厂房排架结构内力计算及组合的方法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加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可以安排排架结构内力计算和组合的大作业。

  结构类课程设计的时间比较紧,设计计算和绘图的工作量较大;并且一般高的院校第六学期的结构类课程设计和高一年级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同时进行,教师指导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工作量较大。为此,在第五学期相关结构类课程的结构设计内容讲完后,就把课程设计任务书发到学生手中,使学生能结合所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前思考和准备课程设计。将课程设计紧密融入相关课程教学中;同时,任课教师在结构类课程教学中既要给学生讲清本门课程的课程设计内容和课程设计的必要性,又要讲清课程设计直接相关的内容,特别是指出学生设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在具体设计时,指导教师要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进一步重视课程设计,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制定较为详尽的课程设计进度计划,按计划每天加强指导和考核,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和严谨、务实的工程师品质,保证课程设计按时高质量完成。五个分项课程设计内容构成一个系统,各分项课程设计按照“3+1”人才培养的要求,集中于第五学期完成,综合性较强,因此对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水平以及时间的保障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保证指导质量。依据教师专业能力优势,对指导教师实行分组,每组集中对一个或几个班级进行指导,要求每组指导教师对五项课程设计内容的指导,分工协作;对于不同分项课程设计内容的指导实行主指导教师负责制,且对于不同分项课程设计内容的指导实现指导教师的优势互补。避免一位指导教师集中指导一个或几个班级课程设计时,在时间上和指导能力与水平上的不足。改革课程设计的评价办法,基于整体性原则,在考核结构方案和结构选型的合理性、设计计算的准确性和图纸绘制规范性的基础上,还要结合平时的表现考核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并且有必要通过答辩的方式进一步考核学生课程设计是否存在抄袭、对设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情况[6]。同时,指导教师通过对课程设计的指导、审阅和答辩,及时进行总结和研讨课程设计中存在问题和不足;并且也有必要针对学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组织召开课程设计专项总结会。这样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设计的水平。

  良好的教学条件保障是完成高质量课程设计的基石。对于结构类课程设计的整体性改革,结合学生的特点,编制高质量的课程设计指导书是重要的条件保障之一。结合结构类课程设计任务书编写其课程设计指导书。针对学生初次进行结构设计的特点,指导书中应详细说明各结构体系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设计步骤;并且编写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及设计计算和绘图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同时,指导书中的工程实例集中反映现行结构设计规范条文的应用、最新科研成果及工程经验,这样通过工程实例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所需理论知识,进一步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课程设计质量。

  上述结构类课程设计改革的研究成果已经过两届毕业生的实践性教学中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工程结构素质得到了提高,促进了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从学生就业来看,近两届毕业生到设计单位就职的明显增多;信息反馈表明,这些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明显体现出适应期短、上手快的特点,得到了工作单位的认可。

  作者:薛志成 裴强 李长凤 杜文学 杨磊 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大连大学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

  [1]薛志成,徐晓红.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类课程体系优化设置及建设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5):97-101.

  [2]江树勇,任正义,赵立红.基于系统论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研究[J].高教论坛,2009(3):81-83.

  [3]郇筱林,戴素娟.土木工程专业钢结构课程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5):103-105.

  [4]肖鹏,李琮琦,康爱红.基于系列化模式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5):128-131.

  随着城市的发展,商业综合体应运而生,它将城市中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娱乐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功能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裨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这类工程往往规模宏大,系统复杂,多位于城市的核心区域,因此在保证建筑功能的前提下,如何合理进行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兼顾初期投资、后期维护、运行管理等方面,是一项值得探讨的课题。

  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人员密集,建筑功能复杂,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不易扑救,人员逃生困难,容易造成重大人员及财产损失,因此消防系统设计的可靠性尤为重要。

  1.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内部应根据各区域的功能确定系统危险等级,对于超市、商场的仓库区应按照仓库危险等级确定喷水强度及延续时间;室内净高8~12m的区域,比如大堂、影院等部位,应按照非仓库类高大净空场所确定消防水量。这些部位的喷淋水量远大于商业区、地下车库、写字楼等区域,须按最不利情况确定本工程的消防用水量。为保证发生火灾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时动作,达到控火灭火的效果,应根据不同功能场所选择适合的喷头:写字楼、地下车库等部位,可选择普通型喷头;餐饮的厨房区须采用高温型喷头;对于商业区域等人员密集场所内的喷头,应选用快速响应喷头。快速响应喷头的优势在于:热敏性能明显高于标准响应喷头,可在火场中提前动作,在初起小火阶段开始喷水,使灭火的难度降低,可以做到灭火迅速、灭火用水量少,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火灾烧损与水渍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1.2消火栓系统的设计。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往往根据商业业态划分分隔,各层之间除了公共楼梯间、管井以外很少有隔墙能够上下层一致,这就为各层的消火栓及立管设置带来困难,而且这类工程随着后期招商的确定、小业主的进入,室内分隔会有相当大的调整,如果按照立管上下贯通的方式进行施工图设计,则工程后期的拆改相当困难。因此建议每层或者隔层设置消防环管,各层间的消防环管通过公共部位设置的立管进行连通。这种做法虽然会增加初期工程量,但在工程后期拆改过程中,对整个消防系统的改动影响比较小,为后期的配合施工带来方便。

  1.3大空间智能灭火系统设计。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上下贯通的中庭,以及大型IMAX电影厅,这些区域往往净高超过12m,采用普通喷淋已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可采用大空间智能灭火系统,以保证灭火系统的的安全、迅速、可靠。本系统可与喷淋系统合用,并宜从报警阀前分开设置。

  1.4消防性能化设计。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通常有多个中庭连通,组成一个不间断的大空间零售区域,由于建筑设计上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为保证功能的一体化,简单的完全按现行消防规范设计无法满足商业空间的美观度和商业布局的灵活性。因此经常需要对这类区域进行消防性能化设计,从而在商业区域内减少防火卷帘,采取合理可靠的防火分隔方式,将商店零售区域形成独立的防火分区,既保障区域内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同时又避免对建筑的特殊造型和建筑效果产生影响。

  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一般业态繁多,租售形式不同,各业态业主要求不同,而且各类不同功能的场所,水费标准各不相同,结合项目后期运营管理,宜根据业态分设供水系统,各系统单独向自来水公司交费。未单独立户的业态水费由物业收取。

  2.1生活用水量。对于写字楼、商场等区域,室内生活用水定额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标准选取即可。

  1)按使用人数确定:顾客人数应由甲方或建筑专业提供,当无法获得确切人数时,中餐酒楼可按0.85~1.3m2(餐厅有效面积)/位计算(餐厅有效面积可按图纸算得,若资料不全,可按80%的餐厅建筑面积估算)。用餐次数可按2.5~4.0次计。

  2)按餐厅面积确定:一般按25~40L/m2天计算。餐饮业服务人员按20%席位数计(其用水量应另计)。

  2.2二次供水。本类工程室内用水量较大,为保证供水的安全可靠,二次加压供水系统宜选用水箱+变频供水设备的供水方式,水箱有一定的调节容积,从而提高供水系统的可靠性,保证各功能区用水需求。

  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区,为营业面积最大化,建筑退红线距离一般比较小,为满足室外管网布置,应尽量减少室外埋地排水构筑物的数量。同时室内排水点较为分散,若采用重力自流方式,直接排出室外,排水管道走向过长,按坡度设计管道敷设较低,对建筑层高有较大影响,同时过长的重力排水管道容易堵塞,为后期运营、维护带来困难,因此室内排水宜适当集中收集后排放。厨房污水经地下室隔油器或隔油池处理后压力提升排至室外污水管网(靠近外墙的二层及以上的餐饮,若条件允许,隔油器间可设置在首层,处理后重力排至室外)。卫生间污水排至地下室污水处理间后压力提升排至室外污水管网,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为便于日后维护管理,不同业态宜分设污水处理间。(污废分流)

  《室内与厂区给排水工程》是水暖与通风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建设部人才开发司制订的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教学大纲,明确阐述了它的任务:使学生掌握室内给水、消防、热水、排水及生活小区或中小型厂区给排水系统的组成、构造、工作原理;常用设备和构筑物的选择及管网水力计算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具有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给水、消防、热水及排水工程设计的初步能力。

  我校自一九八四年开办水暖与通风专业以来,每届学生毕业设计课题之一就是室内与厂区给水排水工程。但十几年来,这门课的教学除了更换过一次教材版本,其它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作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程设计一直是四层以下的单元住宅给水排水设计。毕业设计是单层小型浴室及生活区的给水排水设计。而当今社会给排水事业实际情况发展变化很大,这样的教学内容及计划安排,培养出的学生已跟不上社会前进的步子,很难和社会“接轨”。

  参加课题设计的同学明显感到任务量小、内容简单、时间过剩。学生没有压力,学不到东西,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任务紧迫,势在必行。

  在分析了诸多因素后,我根据多年的工程实践和教学理论,借鉴cbe理论,以能力教育为指导思想,以满足现场对培训对象的主要要求为基本原则,抓住大纲规定的“使学生具有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给水、消防、热水及排水工程设计的初步能力”这一最终任务,以此为突破口,注重生产现场对本专业学生实际需求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职业能力锻炼,以水暖93-2班专业课程作为教学改革实践,效果明显。

  (一)课堂教学的改革,突出结合实际,和社会实践紧密挂钩。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我还在学校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兼职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经常参加一些新产品会,施工图会审,现场变更,峻工验收等。对国家、省、市有关本专业新规范、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了解的较为及时。而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马上就要进入社会,进行实际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因此,一堂课应象一场新产品会,有原理,有依据,有计算公式,有电化教学演示,还有实物可以亲自体验。学生学到的,应是当今社会上正在施行的规范、规程、工艺、方法,而不应是陈旧过时的。学完一节课,学生应能够掌握如何面对实际可能碰上的问题。如在讲解第五章第五节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以我设计的本校新图书馆(二类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为例,紧扣主题,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中出现的中庭概念以及防火要求,特别是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传授给学生。对于特别之处,要求学生明确说出规范的编号、实施日期、日期,单位,以及具体的章、节、条,并能够清楚地解释。

  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教室,应把课堂教学安排在现场和实际之中。甚至有时将这门课安排在厕所里上,虽说气味不佳,学生却是听得津津有味,且是边听边看边记。有时则安排在施工现场,学校的水源井、清水池、二级泵房、水塔、化粪池、污废水管道都是我们的课堂。在安排课堂提问时,注意涉及学校各类建筑给水排水的实际问题,培养和启发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让他们留心学校的各类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情况,并进而随时、随地观察思考。如各种卫生器具的配管连接情况,卫生器具的配水点的高度,排水管连接都使用了哪些管件,水平管和立管如何连接,检查口距地面的高度及朝向,地漏的设置位置及地面坡度情况,消火栓的布置间距,栓口距地面的高度等等。养成了这一习惯,不仅对今后实施教学有很大帮助,对学生的专业思想也是一个加深和提高的过程。

  (二)超前渗透,为后续课开道,学生对专业的学习是一步步加深的,兴趣是慢慢培养起来的。我在教这门课的同时,还担任《施工组织与管理》(内容包括定额与预算)课程的教学任务。我深知后续课的学习与已学过的各门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教学中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让他们注意一些容易忽视的小问题。同时把自己在工程设计时搜集的各种各样的产品样本、市场工程造价信息、给水排水等专业性杂志摆到学生面前,看见这些资料,学生心态有了明显变化,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提出问题的人多了。实践表明,超前渗透,不论是对完成本门课程,还是后续的其它课程,都有明显的推进作用。

  (三)设计环节的改革,设计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最好途径。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建筑物的布局和形式、内容和标准也都有很大的变化。如底层设有商业点的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大量涌现,高层建筑比比皆是。沿袭过去的设计内容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已不能和现实社会相适应。因此,在课堂上就开始渗透各种作图思想,在讲课时定下目标,每讲一样设备或卫生器具,不仅讲清楚其原理,功用,还要给学生列出规范规定的标准图例,各种建筑物对该种设备的规格、档次要求,主要生产厂家。对于每一图例,课堂上还专门抽出时间进行练习,为学生在将来的各种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乃至今后工作中的识图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课程设计时则以中小型实际工程为题,进行“实弹演习”。如徐州化工厂浴室(二层)、本校学6楼、浴室(二层)、综合楼、开发区底商住宅等等。因为是实际工程,有的是正在设计或刚设计完的,所以学生很有兴趣。

  毕业设计则以二类高层建筑为题,其中涉及给水、排水、雨水、自动喷水消防、消火栓消防,热水供应等,还包括水箱、水池、水泵房、无害化化粪池等选择计算。使学生学过的理论和走向社会即将面临的问题均系统地反映出来。今年毕业设计题目,是某公司的一座局部十层弧线型二类高层建筑。其中涉及到的泵前水柜是手册、规范所查不到的,学生设计的自动喷水消防、消火栓消防、客房热水供应,在历届学生来说,是从未接触过的。

  毕业设计的另一课题是厂区或居住小区的给水排水工程,已做的工程有本校外网、徐州三河尖煤矿生活区外网、永夏矿区牡丹小区外网、徐州师范学校新区外网。

  水暖93-2班45名学生,在毕业设计分组时,自愿报给排水课题的只有15名,因原定三个课题组临时变动成两个,故进行第二次报名,此次报名达22人。从这种现象可以看到,给排水课题组已不再是学生毕业设计期间的“避风港”。本次设计历时7周,共计完成2号加长图8张,1号图7张。分三个课题,分别为三个不同的工程平面,按同一个层高,层数进行设计,三个级平面布局不同,但层数相同,内容相当,进度一致。

  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第3.1.2条对超高层建筑的定义做了明确规定:“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对室内给水设计而言,100m的建筑高度并非划分系统的绝对依据:高度不到却接近100m的高层建筑与超高层建筑在给排水设计上是类似的;100m左右的超高层与200m或以上的超高层在给排水设计上则有很大不同。如《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以下简称“高规”)第1.0.5条规定:“当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超过250m时,建筑设计采取的特殊防火措施,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因此,超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应根据建筑高度及建筑功能,并结合当前适用建筑材料的特性来确定。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以下简称“建规”)中第3.3.3~3.3.6条对建筑物内生活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原则作了规定。超高层建筑的室内生活给水系统分区应当遵守其规定。

  室内生活给水系统首先要区分不同性质的用水区域,分别设置给水加压系统。超高层建筑可能是功能单一的住宅楼、办公楼,也可能是含有多种功能的带裙房的综合楼建筑群。由于计费的需要,不同功能的用水区域,其给水系统也要互相独立设置。根据所针对的场所,生活用水大致分为居民用水、行政事业用水、经营服务用水、特种行业用水等。划分给水系统前应当了解当地供水部门的收费范围和收费标准,根据不同的收费标准设置不同的给水系统。

  其次确定各个给水系统的供水方式。“建规”第3.3.6条:“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宜采用垂直串联供水方式。”本条是对供水方式的原则性规定,对不同功能或多功能组合的超高层建筑,设计上要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最合理的供水方式或组合供水方式。

  例1:某住宅区含3栋42层超高层纯住宅楼,层高为3m,建筑高度为126m。生活给水分区如下:1区为-2~2层,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2区为3~12层,由2区变频泵组供水;3区为13~22层,由3区变频泵组供水;4区为23~32层,由4区变频泵组供水;5区为33~42层,由5区定速水泵加压至屋顶水箱供水。

  ①变频供水较屋顶水箱的供水方式卫生条件好,有条件的情况下优先采用,本工程在住宅100m以下的部分均采用变频供水。

  ②对变频供水泵组而言,高峰流量与低谷流量之差越小,水泵在高效区运行的时段就越长,对节能就越有利。在住宅项目中,供水泵组所负担的户数越多,流量就越趋于均匀,高峰流量与低谷流量之差就越小。

  ③供水泵组所负担的住宅层数受给水器具的承压能力的限制。“建规”第3.3.4条规定:“卫生器具给水配件所承受的最大工作压力不得大于0.6MPa”。一个给水分区的最大层数n=(0.6-p)/h。式中:p为户内支管最小接入水压,p根据户内支管的布置计算确定,一般为0.1~0.3 MPa;h为建筑层高。本工程n为10层。

  ④由于本工程未设设备层,因此不具备串联给水方式实施条件。事实上超高层住宅项目大都没有设置设备层。如何在没有设备层的超高层建筑中采用串联给水方式是一个尚待研究的课题。

  ⑤超过100m的楼层由于管道较长,压力较大,保证供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采用高位水箱的供水方式在这方面无疑是占有优势的。且定速水泵可以一直在高效区运行,如果供水区域不大,则在能耗方面与变频方式供水差别很小。

  例2:某办公楼共48层,底下6层为商业用途的裙房,建筑高度193m,其中7层、22层、34层为避难层。

  生活给水分区(不含裙房)如下:1区为-3~2层,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2区为3~8层,由低区变频泵减压供水;3区为9~15层,由低区变频泵减压供水;4区为16~22层,由低区变频泵直接供水;5区为23~28层,由中区变频泵减压供水;6区为29~34层,由中区变频泵直接供水;7区为35~41层,由高区生活水箱减压供水;8区为42~48层,由高区生活水箱直接供水。

  ①办公建筑一般生活用水量较小,如果采用泵组过多,则前期投入过大,后期运行管理费用较高,不经济。本工程2区、3区、5区均采用变频泵组减压供水。

  ②超过100m的楼层如果均由地下室泵房供水,管材、设备的耐压等级比普通楼层提高,可靠性降低,势必增加造价。在避难层设设备间将供水系统分为上、下两个区可解决此问题。

  ③22层中间水箱作为中区及高区水泵的取水水箱,已经担负了上区的调节和转输双重功能。因此,16~22层没有采用高位水箱供水,而是采用变频供水的方式。

  超高层建筑的消火栓系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采取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供水方式。“高规”第7.4.6.5条规定:“消火栓栓口的静水压力不应大于1.0 MPa,当大于1.0 MPa时,应采取分区给水系统。”超高层建筑消火栓系统分区均以此条为原则,一般采用水泵、减压阀或减压水箱进行分区。

  直接用水泵来分区是指每个分区有各自专用的消防泵,即并联系统。从经济性上考虑,现在这种方式应用越来越少。随着产品质量的逐步提高以及产品功能的不断创新,减压阀在系统分区中的作用日益扩大。美国NFPA14-2007《Standard for the Instal-Lation of Standpipe,Private Hydrant,and Hose Sys-tems》中规定系统任何一点的压力在任何时间不能超过2.41MPa。国内业界也认同此观点,即原则上消防水泵的压力不应大于2.4MPa。压力在2.4MPa以下时,竖向可以采用减压阀来分区。实际上,民用专用消防泵的扬程一般都小于2.0MPa。

  还是以42层住宅楼为例,消火栓系统分区如下:1~20层为低区,由地下室的消火栓泵减压供水;21~42层为高区,由消火栓泵直接供水。这样分区的优点在于管路和控制系统简单,所占管井较少,不需要占用设备层,但对减压阀的质量要求较高。减压阀需备用。

  对于高度接近或超过200m的超高层,由于几何高差接近一般常用的管材设备的压力极限,消火栓系统分区不能单纯以减压阀来分区。

  以上述48层办公楼为例,消火栓系统分区如下:-3~7层为1区,由低区消火栓泵经减压阀减压后供水;8~22层为2区,由低区消火栓泵直接供水;23~34层为3区,由高区消火栓泵经减压阀减压后供水;35~48层为4区,由高区消火栓泵直接供水。(为叙述方便,1区、2区合称低区,3区、4区合称高区)中间消防水箱和高区消火栓泵设于22层。这样分区的优点在于消火栓泵扬程不至于过大,管道及设备的耐压等级也不会过高。它的不利因素是对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要求较高,需设中间设备层,设备分散,管理不便。

  根据“高规”,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均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084—2001,2005年版,以下简称“喷规”)第8.0.1条规定:“配水管道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1.2MPa”。

  设计应以每个报警阀所负担的楼层进行分区,并尽量使分区与生活给水系统及消火栓给水系统相适应,以避免横管过于分散。“喷规”第6.2.3.1条规定:“湿式系统及预作用系统一个报警阀组所控制的喷头数不宜超过800个,干式报警阀组所控制的喷头数不宜超过500个。”第6.2.4条规定:“每个报警阀组供水的最高与最低位置的喷头高差不大于50m。”则报警阀所负担的层数应当根据上述条文确定。

  对于超高层建筑,按上述条件所确定竖向分区最少也需要3个,有的可能达到十几个分区之多。由于每个报警阀后都需要单独的立管,这就会在设计上给管路的排列和管井的布置带来很大限制。结合“喷规”对多个报警阀前管道成环以及配水管最大工作压力的要求,将喷淋水泵和报警阀前的供水管道竖向成环可以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仍以42层住宅楼为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分区如下:1~10层为1区,11~20层为2区,21~30层为3区,31~42层为4区。1~3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分别由管井内成环状的双主立管上引出,各区分别经减压阀减压后供水,4区由自动喷水灭火主立管直接供水。

  超高层建筑由于管路系统内压力较大,管材及设备也有其特殊要求。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可能会留有事故隐患,故需引起设计重视。

  工作压力超过1.0MPa的给水管应该采用有足够强度的金属管,一般不建议用塑料管,尽管塑料管也有压力等级达到1.6MPa甚至2.5MPa的管材。足够强度的金属管包括厚壁镀锌钢管、无缝钢管、不锈钢管等。用于生活系统上的管材还应考虑卫生的需要,例如可选用衬塑、涂塑钢管等。在管材的连接方式上,焊接、法兰、沟槽等连接方式可以达到或超过管材本身的抗压强度,是高压管道连接优先考虑的方式。螺纹连接一般用于DN100以下较小的管道,其承压能力略小。塑料管热熔连接点是整个管道系统的薄弱环节,在高压管道系统中应避免使用。

  超高层建筑的排水管有多种选择。使用较多的有PVC-U排水管,HDPE排水管,球墨铸铁排水管等。但PVC-U排水管因其本身强度稍差,特别是以成品胶粘接的,容易脱落,一般不建议采用。

  给水系统的阀门,尤其是系统下部的阀门,其公称压力等级应当根据系统工作压力、试验压力来确定。如果系统未设安全泄流装置,则还应当考虑水锤的因素。

  “高规”第7.4.5条规定室内消火栓系统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设消防水泵接合器,如果系统有分区的,在消防车供水压力范围内,应分别设消防水泵接合器。现行国家标准图99S203《消防水泵接合器安装》仅适用于室内消防系统工作压力不大于1.6 MPa的场所。若室内消防系统工作压力大于1.6 MPa而又在消防车供水压力范围内,则消防水泵接合器需特别定制。

  超高层建筑的室内给排水系统相对于一般建筑是处于高压状态,不稳定因素较多。为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以及检修的需要,系统应当有减压稳压组件及相关技术措施。

  给水系统上的防超压措施主要有减压阀、减压稳压消火栓、安全阀、泄压阀、减压孔板及节流管等。给水系统经常用减压阀进行分区。用来分区的减压阀有比例式和可调式的。可调式减压阀的压力调整范围一般不大于0.7 MPa。对生活给水系统而言,可调式减压阀的阀前与阀后压力差不宜大于0.4 MPa,要求环境安静的场所不应大于0.3 MPa。一个给水分区内有可能存在超压的管段,也可以通过可调式减压阀来减去过剩压力。管径大于DN50的管段一般采用先导式可调减压阀,小于等于DN50的管段一般采用直接式可调减压阀。消防给水系统与生活给水系统一样,也常用减压阀进行分区。不同点在于消防给水系统减压阀要求成组设置,即设置备用(单个报警阀例外)。

  生活给水系统上的减压阀可成组设置,即备用设置,也可不设备用。当不设备用减压阀时,要保证减压阀失效时管道的压力不超过卫生器具的最大可承受压力。“建规”规定卫生器具的最大可承受压力不得大于0.6MPa。消火栓给水系统常常在超压管网上采用减压稳压消火栓。

  安全阀及泄压阀一般用于系统压力最大处,如水泵出口、减压阀组附近等,闭式热水系统的压力容器也用到安全阀。超高层建筑的水泵接合器应安装安全阀。

  减压孔板及节流管可起到减压限流作用。一般用于管网末端减压,如水龙头。由于对流量有影响,配水管上较少采用。消火栓给水系统中,减压孔板及节流管一般设于消火栓口或水流指示器前。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减压孔板孔径不应小于管道直径的30%,且不小于20mm。

  为避免高速下落水流冲击损坏排水管,超高层建筑的室内排水系统应有消能措施。消能措施一般采用乙字弯、管道偏置等,采用苏维托系统及螺旋消音排水管也有消能效果。另外,在立管转折处做好支架或支墩对防止水流冲击损害管道也可起预防作用。

  由于降雨不可人为控制, 雨水系统设计不安全对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的损害非常大, 因此高层建筑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的取值应慎重。《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4.9.5条规定, 重要公共建筑屋面雨水排水设计重现期不宜小于10年; 4.9.9条规定, 重要公共建筑的屋面雨水排水工程与溢流设施的总排水能力不应小于 5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超高层建筑不可能设置溢流口, 建议屋面雨水的设计重现期取 50年, 同时按 100年校核雨水系统的排水能力。

  除了设计重现期的取值问题外,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由于建筑高度很高, 目前常用的 65型、87型雨水斗设计流态为重力流但需要考虑排水压力, 因此在选用雨水系统管材时需要考虑由于建筑高度引起的静压力, 建议雨水管材在普通钢管压力范围内选用普通钢管, 承压比较高的部分采用无缝钢管。超高层建筑屋面雨水排水采用纯重力流雨水系统是比较经济安全的, 但重力流雨水斗的研制和标准图目前还在进行当中, 没有成型的产品可供使用, 目前还是按 87型雨水斗系统设计。此外室内雨水排入的第一个室外检查井选用消能井, 以防止由于排出管压力过高引起喷溅事故。

  高层建筑雨水系统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雨篷的雨水排水。雨篷的面积虽然不大, 其雨水设计重现期可按 5年取值, 但是雨篷所截留的上方侧墙的面积 (面积取值折减一半 ) 远大于雨篷的面积, 一般也远大于屋面的面积, 因此雨篷的雨水排水量远比屋面的排水量大。由于雨篷面积小, 雨水斗多, 立管也多, 并且雨篷是建筑专业的门面, 因此建筑专业对雨水斗、立管的设置有诸多限制, 而雨篷下面是人员的出入口, 安全性十分重要, 因此在配合此部分的设计时要妥善处理, 首先要做到安全可靠再考虑美观因素。

  总的来说,给排水系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些设计施工中的细节处理不细致,常常给住户带来诸多问题,设计及施工人员,应本着技术、安全、美观、实用、经济的原则,在实践中努力创新,将问题消除于萌芽状态 。

  今年在政治理论学习上掀起了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热潮,科学发展观是中国规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为的党的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我们在工作中,要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际,用来指导工作,坚持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兼顾。

  基建办公室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和服务的部门。当前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更新非常快,新工艺的应用、新法规、新规范的出台、新政策的贯彻,不断冲击着每一位技术管理人员。面对新的形势,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工作需要。基建办领导鼓励同志们通过多种方法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和管理水平。

  2009年基建办网站以全新面貌改版展现。新网站加强了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贯彻,以及新专业技术和知识的更新,可供大家学习交流;加强了基本建设项目的信息公开,包括工程概况、工程图片、工程进度等基本信息,可供查询;还有建筑领域常用的申报表格、文档的链接下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网站的建设是宣传、学习、交流的平台。

  根据国家现行的建筑领域的法律、法规,以及安徽省、合肥市的地方规章政策,我办严格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依法、依规办事,政务公开、透明,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

  按合肥市政府规定,所有的建设项目都要向政府交纳城市建设大配套费。我校今年开工建设的图书馆工程、餐饮中心工程、小麦区域创新楼工程应分别交纳456万元、232万元、61万元;经过我办向市政府报告,请求市政府从支持教育事业发展考虑给予减免大配套费用,市政府分别给予减免三个工程大配套费418万元、132万元、35万元,合计585万元。

  对于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公开招标信息,公开招标、投标,公平、公正评标、定标。充分利用建筑领域的买方市场,结合我校在合肥市建筑市场严格履约的良好信誉,我办与校直相关部门密切合作,认真构思招标文件、招标答疑,以合理较低价格招得中标单位。今年几个建设工程的建筑、装饰、安装及建筑材料的采购招标,共节约建设资金约1200万元。

  a.积极要求监督和审计,提高工作透明度。基本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主积极邀请并诚恳接受校纪委监督,从招标信息、资格审查、招标文件编制、工程量清单编制、以及建筑材料、设备的招投标全程邀请校纪委现场监督检查工作。为有效控制投资,我办主动要求校审计部门提前介入,全程跟踪审计。隐蔽工程的验收、重要的设计变更、较大费用的经济签证、材料价格的确定等都在校审计部门参加下共同研究决定。

  使基建工作始终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进行,从源头上遏制了违规事件的发生,保证了基建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且更加规范化,为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组织纪律保障,也避免了诸多外界的猜疑。

  b.实行工程监理制度,严格工程质量。由于基建任务多,工作量大,工作人员少,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按照国家规定,我们通过公开招标引入监理制,通过第三方对施工单位检查监督,基建办作为我校的基本建设管理部门,每项工程均指派2人以上交叉派驻现场,会同监理单位进行施工现场管理,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合同条款、现行各项工程规范及国家强制性标准执行,并要求监理进行监理巡视、旁站,实行见证取样,隐蔽验收等,发现问题,立即给予纠正,严格工程质量。

  c.明确责任,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监督管理。派驻现场的工地代表对工程质量负责。现场管理人员在熟悉施工图和验收规范下,时刻关注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抽验进场的建材,见证取样送检;定期召开监理例会,及时总结前一时期的工程质量、进度等情况,解决现场问题,安排下一时期施工计划,对基建办不能确定的事宜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工程有条不紊顺利进行。

  为确保各项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对工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绝不手软。例如:①餐饮中心工程在墩基础正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将设计强度等级C25砼误作C15砼灌注入墩基础中,现场管理人员在现场检查时及时发现并上报,我办立即责令施工企业立即停止施工,进行内部整顿,同时要求施工企业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到施工现场解决问题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并更换该工程原有项目管理班子,责成施工企业按设计院出的技术整改方案无条件将工程质量整改至合格为止,并对工程质量负责;②图书馆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施工图纸设计粗糙,出现标识不清、尺寸不对、结构与建筑错位、结构安全考虑欠缺等一系列问题。发现图纸问题后,立即与设计院联系,多次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对施工图图纸交底、修改、完善。因设计单位设计的施工图图纸存在的问题太多,且不能及时解决,导致施工现场一度停工等待,我办强烈要求设计人员到现场答疑服务,深圳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委托其合肥分院派员常至施工现场答疑服务解决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求设计院内部由总工程师组织该工程的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等专业设计人员对图纸进行全面互相审查,自行完善施工图;在设计院未能及时到现场服务时,我办派员与施工企业共同飞往深圳与设计人员交流沟通以求解决图纸问题以使工程顺利开展;但设计单位设计的施工图图纸存在的问题实在太多,现仍在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解决中。

  为进一步控制投资造价,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有设计变更单、技术联系单、经济签证单等,涉及到工程造价增减的部分,必须严格进行审批后,才可进行施工,方可作为工程竣工决算的依据。涉及工程造价增减在1万元以内的,由基建办主任审批确认;涉及工程造价增减在1-5万元之间的,由分管校长审批确认;涉及工程造价增减在5万元以上的,由校长审批确认。

  为全面贯彻落实安徽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徽省教育厅直属高校、中专学校和事业单位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教计〔2009〕28号)的有关要求,有效治理工程建设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学校工程建设交易行为和行政权力规范运行,进一步促进学校反腐倡廉的建设,我办制定了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对2008年以来的工程项目,尤以政府投资项目和使用国有资金项目及在建项目为重点,进行全面排查,认真查找工程项目在决策、规划、立项、设计、招标、投资、施工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刻分析问题原因,切实进行整改。完善学校基本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形成统一规范的工程建设程序,规范市场行为和行政行为,推进我校项目管理体制机制制度创新,促进学校基本建设的良好发展。

  图书馆工程,建筑面积42546m2,批复文号为发改社会[2006]122号。该工程于本年元月完成土建工程招投标工作,其后完成建设场地范围内的平房拆迁及三通一平工作,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办理等工作,于2009年6月6日开工建设。

  目前建筑主体已完成人防地下室、会议中心的结构工程。为了便于后期其他专业工作的顺利衔接,在这段施工期间,进行了人防设备招标工作,消防工程招投标工作、电梯招投标工作、内装饰及外幕墙设计及施工招投标工作,并组织其与总包单位的协调合作。

  餐饮中心工程,建筑面积12068m2,批复文号为发改社会[2008]574号。本年完成方案设计及定位审核、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招投标工作、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办理,该工程2009年月19日破土动工,目前正在进行桩基施工。

  科技大楼工程,建筑面积25641m2,批复文号为教秘计[2006]6号。该工程目前在进行建筑设计方案报建,按校领导指示,同步进行地质勘察、初步设计论证、施工图设计、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招投标、环境评价等工作。

  农业园综合楼工程,建筑面积9989m2,批复文号教秘计[2006]84号,建设地点在高新技术农业园内。本年完成施工图设计、施工招标资格预审、监理招标报名、卫生审核、消防审核、施工图审核等工作,目前正在办理规划许可证中。

  研究生公寓和综合楼工程,建筑面约70000m2,批复文号发改社会函[2007]464号,发改社会[2009]309号。本年完成综合楼40000m2的立项审批工作,通过消防、卫生、环保、地震、建筑设计方案及定位审核,并进行了初步设计专家论证。目前在进行地质勘察和施工图设计。

  学生公寓5#、6#学生公寓楼工程,建筑面积13022m2,批复文号教秘计[2006]147号。2008年11月破土动工,2009年8月底交付使用。本年完成楼内的内装饰工程、水电安装工程、学生公寓家具招标安装,室外道路工程招标及施工;完成消防验收、室内环境检测、防雷接地验收、环保验收、规划验收、城建档案归档、质量监督验收备案等相关手续,顺利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茶叶教学试验厂工程,建筑面积1196m2,批复文号教秘计[2006]262号。建设地点在高新技术农业园内,2008年8月开工,2009年5月竣工交付使用。

  小麦区域创新楼工程,建筑面积3196m2,批复文号为发改社会函[2007]759号。该工程为农学院在农业园内课题资金投入的项目,为科研项目,建设地点在高新技术农业园内,2009年4月破土动工,目前主体建筑已完工,正在进行室外附属工程施工。

  三食堂后堂改造工程,建筑面积约650m2,2008年底开始建设,因牵涉退让合肥市安庆西路的规划道路红线年暑期交付使用,目前在正常运营中。

  教育建筑是育人的环境空间、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学校建筑是教育建筑的集中体现,它为育人提供了专门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学校是学校建筑聚集的一个场所,是满足人们学习欲望的重要场所,其不仅为人们学习提供了一个学习环境,还给予了每一个曾经生活其间的人们智慧、经验、准则以及一生都享用的精神。

  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学校面对一个充满竞争机制的社会。教育不再只是知识的给予,还包含开放式的引导,从而使学生获得启蒙教育、智能、技能和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和创造精神的普通劳动者和不同层次的专门人才。这一教育理念的改变,势必带来以建筑为主体的校园环境空间的改善。因此,学校建筑的功能,首先应满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各种活动、师生间及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和知识融会、师生生活、社会终身教育等的物质需要;其次,学校建筑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赋予校园环境的人文性、艺术性,并使其具有高品味的文化氛围,给师生以精神营养和潜移默化的熏陶;最后,学校建筑要具有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功能,以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而在此基础上,由于以学校建筑营造文化环境,是教育建筑创作的一个新课题,其必将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学校治理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驱动下不断前进,其物质和精神功能也将向多元化和更深层次延伸,以更好的突出表现现代教育建筑的特点与时代感,提高教育建筑的文化品位。

  中学教育建筑,因其所容纳的是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其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则在建筑设计上,不仅量大面广,还应从各方面和角度上精心设计,才能设计出符合现代教育需求的建筑。文中将通过对广州雅居乐花园A05地块中学建筑设计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从而提高自己对现代教育建筑的特点、个性和时代创意的理解。

  广州雅居乐花园A05地块中学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该校在未来给国家和社会培养大批人才。为了使中学取得长足的发展,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则在该地区内新建一栋教学楼,以满足学校教育的需要。

  广州雅居乐花园A05地块中学南侧A-04已建组团,西面为草堂村,东面为A-02已建组团,为了使新建的教学楼与雅居乐建筑融为一体,把中学的出入口设置在雅居乐花园小区北侧;地块为大致呈梯形;中学从南到北分别为运动场,风雨操场,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动静分区明确,功能布置合理。结合地形利用建筑形体来处理高差,尽量做到土方平衡的同时,又带来适宜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多变的空间。在设计上通过廊道与教学楼相连,在教学楼中间形成内庭院。这样既解决了教学楼空间不足的需求,又能够根据本地的现状和实际经济隋况,结合当地教学习惯和地方因素,并能进一步美化原来的校园环境,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在建筑设计上,A05地块中学教学楼建筑占地4280 m2;建筑面积15222 m2,六层框架教学楼,建筑高度为23.85M

  从建筑平面布置上看,该建筑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教学要求。教学楼主要功能分为教学空间、办公空间和交通空间。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学生和教师的教学特点,结合现代的教学流程,精心设计,科学布置,针对教学楼的使用特点,将教师办公室与教室就近布置,使之形成简便的教学交通流线,教师能方便出入教室,照看和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室选择为南北朝向布置,各层卫生间布置在楼的尽端,避免了教室和教师办公室的西晒,保证教室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卫生条件。该建筑设计为六层,考虑到楼层高的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和范围,在该建筑楼顶层布置活动室,方便层数高的学生的课余活动。廊道与教学楼相连形成了一个内庭院。内庭院充分用于绿化,通过水平和竖向绿化的分布,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绿化空间。这不仅解决了教学楼空间不足的需求,还进一步美化了校园环境,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具有生态建筑的韵昧。

  在功能设计上,该教学楼在每层卫生间处设立了专门的污水处,方便学生打扫卫生、清洁使用。另外,在每层楼处设置了独立的饮水处,方便学生取水、饮水。由于该楼为教学楼,考虑到其容纳对象为学生,学生较多而且天性活泼,在设计上则考虑设置较为宽阔的走道,并在每层两个楼梯前面留置了足够的活动空间。

  在水电设计上,该教学楼的防雷设计按二类防雷建筑标准。教室照明灯具主要采用高效节能型荧光灯,每间教室黑板前安装2套黑板灯,解决了黑板的反光问题,使整幢教学楼教室明亮。冬天,门窗关闭也能达到良好的换气效果。给水采用下行上给式供水,室内给水采用塑料管,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排水按雨污分流制设计,卫生间污水排放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出室外,卫生设备冲洗均采用自动冲水箱控制,使整个卫生间干净、清洁。

  底层可从前后进入教学楼门前道路和后面的庭院,增加了入口,安全舒适,同时又宽松、开敞,符合以学生为本的主题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综上,该教学楼的建筑平面设置、布局、功能分区及水电设计等以及与校园环境的组合,均符合现代教育建筑的要求。从满足师生教研需求上而言,其不仅满足了师生们的教学需要,而且满足了师生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知识融会的需要;而从环境的角度上看,该教学楼为学生学习和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直以来,学校建筑都注重平面布局,并受平面布局的影响而使其形体单一和冷峻。但由于教育建筑,因容纳对象有着不同年龄段的性格和心态,其建筑环境和形象应有各自的个性和特征,因此,在该建筑楼的设计上,因其所容纳的为中学阶段的学生,其学校建筑应该具有轻陕、活泼、开朗的形象,能充分反映出学生朝气蓬勃和步人成熟的性格特征,丰富校园环境氛围和城市人文景观。在设计理念上,立足于简洁、生态、开敞的原则。

  该楼主体六层,总建筑面积15222m2。在建筑立面造型上,根据学校的性质、所处环境、历史文脉等因素,该教学楼采用简洁的线条、明快的色彩、简单的构件,使整个教学楼材质、颜色和屋顶相呼应,同时增加了墙体的变化,该楼的形体、长度和高度均宜人、美观,展现了学校建筑的特性。建筑物恰当构图,构架实墙的简单组合,实墙敦厚严谨、浑厚淳朴、虚处空灵飘逸、虚实相问,使整个建筑宛如被雕琢出来一般,恢弘磅礴,给人以强烈的中心感,充分体现了教学楼的高雅品味和独有的个性。建筑风格与校园区的建筑风格相协调,既融合于其中,又有自己的特色,成为中学的标志性建筑。

  通过对雅居乐花园A05地块中学教学楼进行设计,自己对教育建筑的设计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索。在学校建筑的设计上,不仅要考虑师生生态、心理、行为需要,将教学楼其育人功能全方位、深层次延伸,还应考虑在构建学校的单体建筑时,要充分考虑其与周边建筑的和谐与文脉的延伸,并使其融于校园大环境中。在这次的实践设计中,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设计水平,还加深了自身对现代教育建筑特点、个性和时代创意的理解。希望该建筑经过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后,无论其外部形象还是内部功能的使用,都得到校方的多方好评。

  超高层建筑以其俊伟的身姿、巨大的体量及现代化的气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其较高的容积率为众多房地产开发商所钟爱和推崇。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迅猛发展,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对于超高层建筑的给排水及消防设计,也在不断的摸索中逐步完善。

  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第3.1.2条对超高层建筑的定义做了明确规定:“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对室内给水设计而。m6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