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丨苏州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创新——以第十m6米乐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江苏室外展园设计为例
栏目: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3-12-18 16:41:45

  m6米乐原标题:风景园林丨苏州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创新——以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江苏室外展园设计为例

  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世界历史上的瑰宝,承载了我国千年的文化记忆和精妙绝伦的传统技艺,是我国灿烂文明的一种象征和浓缩。取其精华、继承发扬,有利于增强园林文化自信,而实现园林文化自强需要与当代思想融合,并不断发展创新。因此,文章通过总结分析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江苏室外展园所传承的苏州古典园林造园思想和手法,并探讨其在新手法、新形式、新材料和新技术四个方面的创新,以期对相关景观设计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一句描绘了苏州古典园林独特的历史地位,“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的特点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古典园林是人类历史长河中重要的文化沉淀,是无价的艺术瑰宝,其设计上往往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相依相存的巧妙思想。在景观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将传统园林文化与当代新兴思想、时代发展和科学技术巧妙结合,用现代的设计手法诠释传统的文化内涵,将“过去”与“现在”二者融合,实现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的彰显融合,是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

  本文聚焦于苏州古典园林,以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江苏室外展园为例,从造园思想和手法两个方面探讨苏州古典园林的传承路径,并从新手法、新形式、新材料以及新技术四个方面探讨苏州古典园林的创新途径,展现其古今交融、多元碰撞的美学韵味。

  中国花卉博览会(简称“花博会”)始办于1987年,是我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影响最广的国家级花事盛会,被称为中国花卉界的“奥林匹克”,在促进交流、扩大合作、引导生产、普及消费等方面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我国花卉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十届花博会于2021年5月21日至7月2日在上海市崇明区东平镇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及周边地区举办,以“花开中国梦”的主题,充分展示地方特色和花卉园艺文化。江苏展园位于花博园主展区的国内展区,毗邻上海展园,占地2500平方米。其以“园中有园、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为设计构思,在传统园林的布局骨架中植入江南水乡特色精髓,并采用现代简约手法展现,营造独具江苏特色并具有时代美感的“新苏式”创新山水园。园内新苏式建筑“花间堂”作为景观核心,以“莳花六趣”为主题,打造图赏之趣、乐赏之趣、茗赏之趣、妙赏之趣、眺赏之趣、香赏之趣六大主题分区,以“桥”为引,以“花”为媒,使山水廊道、花园廊道相交织,主题花园、特色花境相结合,实现传统园林空间与缤纷花卉的相遇,匠心构筑与审美意趣的对线造园思想传承

  苏州古典园林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观,达到诗情画意的艺术效果。江苏园尊重生态基底、浓缩山水意象、蕴含水乡情调,继承了天人合一、追求诗情画意的造园思想。

  中国传统自然观受到儒、道、释三家传统主流哲学的影响,由最初的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发展到后来的天人合一、寄情山水、崇尚隐逸,始终强调尊重自然。《园冶》中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原则,要求以崇尚“自然”为宗旨,人与自然要相和谐。苏州园林虽是平地起造,但园林中的山水树石,皆是模山范水的典范,体现自然之真趣,本于自然却又高于自然,这是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

  保护大自然及其生态的观念一脉相承,不仅影响着古人的自然观,现代造园师亦秉承这一原则。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江苏室外展园汲取了江南自然风貌的典雅与水乡特色的韵致,处处凝刻匠心。植物选取上以展示花卉植物景观为主体,注重自然淳朴的生态基底,植物材料以乡土植物种类为主要,充分考虑崇明岛和江苏省生态环境的交集,选用广玉兰、金桂、含笑、山茶、睡莲等适宜种植的植物种类,与周围的生态体系相融合。

  在注重生态自然观的同时,江苏园还注重将建筑融糅于自然环境中,使人工与自然相协调。其中,真趣亭作为全园制高点,可包揽后院眺赏与妙赏之趣,既为观景点,又点缀了此处风景,即起点景作用,配合“色叶花境”“灌木花境”“水生花境”,潺潺流水,以花为媒,与地形巧妙结合,宛如百花盛宴倾泻而出,与世德桥遥相呼应,形成视线通廊,飞檐翘角、亭桥花溪,构成极具地域特色的绝美图景(图1)。

  中国古典园林融铸了时间艺术的诗和空间艺术的画,力求在静观与动观中展现浓郁的诗画情趣。园林往往通过具体景象复现诗文中场景,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作文字点题,或是借用文学艺术手法进行规划设计 [1] ,使园林包含“诗情”;而“画意”则是通过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方式,以山水画之简约写意来概括自然,作园林的升华,予人以置身画境、如游画中的感受 [2] 。园林之诗情画意,即诗与画之境界在实际景物中出现,亦可将其统称为意境,造园之法若能同诗词中描述的景象一般,意境便产生了。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只见帆),这是画理,亦造园之理 [3] 。

  江苏室外展园便是以匾额楹联、景题来丰富其“诗情”,以水墨画为蓝本来展现其“画意”。栖风亭题字“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表现水清而鱼起,鸟鸣而景幽,迎着微风观水品花。又如园中园入口圆洞门上“集韵”二字,表明后院中韵趣横生,收集展示各种花艺,以垂挂式展陈花廊、花艺装置和江苏特色花卉产业切花、盆花、种球、种苗的展示相结合,体现繁华江苏风貌(图2)。文字的点题可谓是园林景致所作的点睛之笔,点名了景题,亦展现造园者所表现的心境,游园者亦可产生与之类似的感受,加强体验感。

  “画意”则表现为园林以吴冠中江南水乡水墨画为蓝本,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在传统园林空间中展现水乡情调。以墙为纸,以画入苏园,阳光映照、斑驳的光影中,入口以江南古典园林中远香堂建筑轮廓框景,垂直绿化双面绣茉莉盈门悄然静立于框景中,其后远远望去隐约可见建筑花间堂的身影,一幅江南水墨画便已在眼前缓缓打开。层层景深,渐入仙境,入园即是入境(图3)。江苏园沁芳亭后亦采用以墙为纸的手法,围墙界面以江南水乡建筑造型特色巧设展陈背景,“以墙为纸,树石为画”,以墙面绿雕技术展示江苏水乡生活图景,尽享趣味乐赏(图4上)。双桥流韵,便是设计缩影苏州周庄双桥世德桥与永安桥,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两桥相连,隐约窥见无尽流年的旧日新影(图4下)。

  古代造园师往往通过多种造园手法,表现园林意境,达到“虽尤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江苏室外展园继承了苏州古典园林中移步异景、以小见大、曲径通幽的手法,描绘出以江南传统园林布局为骨架的山水花园。

  移步异景是指在园林中随着观景者的移动而能观赏到各有特色、耐人寻味的景观 [4] 。而苏州古典园林的独有的空间序列使得园林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5] ,通过游览路径将不同特色的空间相串联,形成丰富的层次和多样的体验。

  江苏园以“莳花六趣”为主题,镶隅、夹间、探首、问闲、遮山、穿馨六大游览间序列探寻现代人与“花”的不解之缘,图赏、乐赏、眺赏、妙赏、茗赏、香赏六大观赏主题,追溯古人生活中的赏花、用花之趣(图5)。由入口向东与向西走,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序列感受,如在入口向东几步,初以墙角零星山石配合矮小景天类的植物为“画笔”,构建墙面江南园林要素的绿色剪影画,其为“镶隅”序列的图赏之趣;而后,随着水面渐收,“以桥为引,以花为媒”,较窄的小溪旁红、粉、黄色系花卉层次丰富,色彩缤纷,两座小桥横跨水面,尽显小桥流水的水乡韵致,其为在“夹间”中的乐赏之趣;沿着水韵花街一路向南,地势逐渐变高,站于全园的制高点——真趣亭中,可包揽园内花溪之美,倾听瀑布飞泻之声,亦可眺望园外风景,为“探首”而体验眺赏之趣。

  亦可从入口向西而进,地形微起,两侧采用展园期间开花繁茂的香花、香草植物,展现花坡起伏之美,微风阵阵,调动人的嗅觉之赏,构建香味持续的境界,其为“穿馨”而体验香赏之趣;跟着游人的脚步来到花间堂前,建筑恰好地遮住了后院的假山,以欣赏前院的碧波与香花香茶,移步之间,新品种园与中药花境跃入眼帘,沁人心脾,其为“遮山”空间特点下的茗赏之趣;园中有园,从“茗赏”到“妙赏”,从前庭到后院,月季花园的矜持典雅、木构花廊的妙趣横生,小桥流水、花境湖石,古典园林韵致与花卉博览巧妙结合,彰显别具一格的“苏花”特色,其为“问闲”状态验妙赏之趣。

  《园冶》中提到“多方胜景,咫尺山林”,《长物志》亦提出“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强调方寸之间包含天地之美。自古“以小见大”便是造园最重要的手法之一,其将大自然的风光浓缩于小而精的园林之中,以有限的园林范围体现山林的空间感受,创造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意境 [6,7] 。

  江南的私家园林,通常运用空间对比手法,以山水格局为主空间,并在其周围划分出若干次要空间,每个空间各具特色,并以小空间烘托、映衬主要空间,使主空间更显其大。而江苏园以建筑花间堂及其西面圆洞门划分出空间较小的园中园,使整个园林空间划分为前园与后院,前园为主景区,以水池为中心,周围花木掩映,美不胜收;后院假山高耸,绀亭凌空,飞瀑倾泻而下,又有玲珑花廊贴墙蔓延,掩映于花木之中。整个空间以后院面积之小、内容之丰富,衬托出主景区空间之大,水池烟波浩渺,不知其边际。

  另一种对比方式是景物尺度的对比,由于园林小品在人心中有固定的合适尺度,缩小某个景物的尺寸能够提高周边环境的尺度感,给人以相反的度量错觉,以此放大空间。“双桥流韵”缩影苏州周庄双桥世德桥与永安桥,桥外观虽是作了模仿参照,但尺寸却比实际的周庄双桥小许多,非现实中水乡小桥的大小。刻意缩小其尺寸,跨于小水面与大水面交界处,反衬出中心水池面积之大,扩大主景区空间感。

  苏州园林通常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以空间之狭小、封闭、密集,反衬出随后的开阔明朗,以小称大,来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8] 。而江苏园中的花间堂将后院的假山亭台遮挡,前园以悠扬的戏曲音乐为背景,恬淡闲适,穿过分隔前后园的圆洞门“集韵”,更为幽静安宁的花园景观进入眼帘,而随步伐向东行进,隆隆的飞泉从假山上倾泻而下,落入幽潭中,仿佛前一刻还是处于安静的花园中,下一刻便来到深山聆听泉声,欣赏泉石瀑布的壮观之景,于是便有了山林树石的意境(图1)。以声音之对比,先悠扬后咆哮;以视觉之对比,先平视而后高仰。最终为了突出全园最终的制高点、高潮点——真趣亭及假山上飞泻而下的瀑布,给人以高山仰止之感,全园的山水意境在此处全面迸发。

  苏州园林多在对景位上设置多层次景物,即在游客和可供观赏的对景之间设置遮蔽之物,使近处的对景显得遥不可及,借此强化景观的纵深感 [7] 。江苏园“水韵花街”为水面由大至小的收束处,利用水面的长方向,在水流的两面布置花境,其中一侧较远处布置建筑,形成两侧夹持的形式。从流水北侧一端向南望去,有世德桥、平桥划分水面,并借助于水面的闪烁无定、虚无缥缈、远近难测的特性,给人以水流幽远无尽之意,同时两座桥位于南北贯通的视线上,使远处的假山更为遥不可及,无形中增加了空间的深远感(图6)。

  “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园冶》中强调“借景”为“园林之最者”,“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将园外优美的风景有意识地组织起来,使其成为园内景物的一部分,可以扩大空间感,拓宽园林的视觉范围。

  江苏园虽为园艺博览会中的独立的花园,但在园林北部的边界处开了一个小门,将园外茂林修竹,郁郁葱葱之景用门框框出,游人虽止步于此,却觉园外亦为园林的延伸,有意犹未尽之感。此举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扩大并模糊了园林的边界,将园外青青翠竹之景纳入园内,给人以无尽的空间想象。

  苏州园林以追求曲折含蓄为美,追求“曲径通幽”的意境,正如唐代诗人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所说:“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9] 通过营造幽深的意境,以有限的空间表达无限的意境。

  江苏室外展园极致避免一眼可望全园,即使在较为开阔的水池周围,花木亦高低错落,或漏或透,始终与水池保持着距离,在东西两侧的小径与园林边界间创造多样景点如苏意绣韵、镂金作胜、绿韵江南。西侧连廊曲曲折折,最终与主景建筑花间堂相连处,一睹白墙上小小的圆洞门中,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通向深幽处,两侧花木掩映,生机盎然(图7)。园中曲折蜿蜒的道路使景物随游览步伐含蓄而逐层展开,既延长了游览路径与游览时间,使人放慢步伐,慢慢探索深幽之景,又给人以无限的空间感受,不觉园林空间之狭小。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需求,江苏园基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传统园林设计理念,注重现代新思想、新手段的使用,将苏州古典园林文化与现代花艺相融合,在手法、形式、材料和技术四个方面展示了时代革新的成果(表1)。

  受中华民族性格中“含蓄”的影响,苏州古典园林以内向布局形式居多,其建筑呈现背朝外、面向内的特点 [10] ,江苏园入口处以墙为纸,以画入苏园,以开阔的视觉效果设计苏州古典园林中远香堂建筑轮廓并框景园内,虚实结合地绘制了一幅江南美景图,突破了传统园林中小尺度的入口形式,打造创新开敞式展园入口,这一“环抱式”弧形造型的入园效果表达了喜迎八方宾客的意境,简约大方,入园即是入境(图3)。

  苏州古典园林是我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沉淀的结晶,其充分体现了自然美与文化美的结合,随着社会的推进,园林从最先的生产性景观逐渐发展而加入了文化、情感等深层意蕴。因此园林景观不仅具有高雅的艺术气息,还凝聚着特殊的人文文化,而这些深层的含义大多又通过花窗、铺地、雕栏等现实意象所表现,如耦园的“鲽砚庐”、沧浪亭的“周规折矩”等。

  江苏园入口处以江苏省省花茉莉为主题的垂直绿化双面绣“茉莉盈门”通过现代钢构小品的形式表现“茉莉双面绣”的意象,采用模块式和布毡水培式相结合的方法栽培攀援类和造型植物进行墙面垂直绿化,体现了江苏特色刺绣文化的现代新形式(图8)。此外,“镂金作胜”主题花境缩影扬州剪纸,并点缀小品雕塑,尽展江苏特色新形式(图9),同时结合地形采用展园期间开花繁茂的香花、香草植物,展现花坡起伏之美,从“栖风望水”驻足而赏,花香阵阵。

  苏州古典园林在展现人文情感和历史文化的同时,还处处体现着古人的生态智慧,而生态智慧(Ecological Wisdom)是指人们对环境和生态的认知,以及基于认知所采取的实践活动,其核心内容是人对于自然的态度、认知和实践,多体现在造园的技艺和选材上,如园林中的缸植荷花和三合土铺地等,而在铺地和植物两方面的材料使用上,江苏园体现了园林造园选材的现代创新。

  在生态理念的指导下,展园设计引入海绵技术,利用透水铺装代替古代三合土的做法考虑低影响开发,通过自然做功对地面雨水进行过滤处理,满足了雨水下渗、净化的生态需求,展示“海绵城市”的科普理念。

  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是一场植物的盛宴,江苏园的植物景观紧扣“花开中国梦”的主题,在“山水林田湖草”的景观下营造精致的庭院植物花卉景观,在呈现江苏省特色植物文化的同时,还注重自然生态基底,其以江苏特色乔灌木为骨架,搭配茉莉、红枫、羽毛枫等乡土植物,充分结合崇明岛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考虑植物景观的可持续性,选用适宜的植物种类,将江南传统园林韵味与江苏现代园艺精髓相融合,尽显“苏花”特色,打造特征鲜明、长效持久的植物景观空间。

  除此之外,展园还融入生态绿色的理念,考虑“亲生物设计”,选择络石、朱蕉等昆虫友好型的乡土植物和花卉为昆虫提供栖息地,期望通过昆虫自然授粉的生物生理过程,实现花园的可持续生长,建起充满生机的“生态花园”。

  苏州古典园林以“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的叠山理水园论为重要造园原则,并通过干垒驳岸的方式满足水体和陆地的能量交换过程。而江苏展园以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为基本骨架,主体建筑花间堂背山面水,中心部分的水景构成全园灵魂,池边的生态驳岸采用新技术,通过黄泥、土工布+碳基纤维布、基配(粗砂+卵石)以及水生植物构成水体的自净体系,同时利用石笼护坡对地面雨水进行过滤后排入池内,保证园内水系的清澈。

  在水池结构方面,其以黄泥打底,上覆土工布和碳基纤维布,最上层则为由粗砂和卵石组合而成的基配;而在水生植物方面,则以苦草为主要沉水植物,以风车草、鸢尾和菖蒲为主要挺水植物,这一搭配不仅达到了水质净化的目的,同时还具有观赏作用(图10)。

  苏州古典园林是我国历史文化沉淀的重要产物,其凝结了我国上千年的哲学思想和特色文化,是社会的重要瑰宝,而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基于当代新兴思想、时代发展和科学技术融合民族特色、弘扬民族文化,就需要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其设计手法、表现形式、造景材料和造园技术等,融合多元设计理念,用现代的手段诠释传统文化,将“过去”与“现在”融于当代设计,为园林设计注入文化和活力,实现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的相融相生。

  [2]吕盛虎.现代园林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与思考探析[J].现代园艺,2012(22):82.

  [4]刘长青.移步异景理念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17(合刊6):265-266.

  [6]王冀豫,王娟.现代园林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与思考[J].现代装饰(理论),2013(05):249.

  杂志官方公众号,所载图文版权归杂志所有,旨在为公众传播知识、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产业发展,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如对作品内容、版权等有疑问,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更多

  往期推荐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外部形态在地性研究——以四川省高速公路服务区为例乡村看老屋 周边即远方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