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6米乐浅谈杭州西湖园林景观
栏目: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3-12-16 13:37:19

  m6米乐摘要:杭州以其美丽的西湖山水著称于世。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元朝时曾被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宋代大文豪坡曾写道:“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西湖拥有三面云山,一水抱城的自然风光,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山水秀色,点缀杭州,吸引游客,抚慰众生。也为全国的城市建设和风景名胜区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随着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城市园林再现自然,植物配置与自然相协调,已经越来越被更多人重视。作为部级风景名胜区的杭州西湖风景区,山色葱笼,绿荫环抱.具有“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格局,并以西湖为中心.风景名胜为重点.普遍绿化为基础,将各种园林要素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充分发挥了江湖、山水、洞壑、溪泉等自然特色。西湖风景区把人工美与自然美结合在一起.使城市和园林融合为一个整体,是我国城市园林的一个典范。

  西湖的美在于山水相依,.水不广,但湖平如镜,山屏湖外;登山兼可眺湖,游湖亦并看山;山影倒置湖心,湖光反映山际,山抱水回,婉约秀逸几。

  从西湖地质、地理的情况看,西湖的特点为山与水的关系在空间比例上比较均匀,在契合上比较密闭,总体上形成山水环抱之势。“三面云山一面城”高度概括了西湖的总体格局,西湖西、南、北三侧均被群山环绕,山体奔趋有致,主峰高耸,形成了“乱峰围绕水平铺”的意境。湖的东侧平地接临杭州城,和群山形成虚实的交替对比,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所谓“以不尽尽之”的深邃哲

  在整体的山水景观格局之中。占地5.6km2的西湖,水面纵深不超过3km,周围群山高均不超过400m,泛舟湖上或散步湖边时的视线,整体空间疏朗,视野开阔,形成了以湖面为中心的具有一定内聚性的空间形态。苏、白二堤,孤山,将湖水划分为5个大小各异的水面:南湖、西里湖、岳湖、北里湖和面积最大的外西湖,而外西湖上则又分布着小藻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座小岛,这一山、两堤、三岛极大地丰富了水面的空间形态口可以说,西湖是水与陆地组合和切割样式最为丰富多彩的一个范例’。杭州的山,几乎都是围绕着西湖而连绵的。山上苍翠的树林,挺立的古塔,和群山一起构成了西湖最壮美的轮廓线。湖南的吴山、凤凰山,虽然山都不高,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丰富的文化;湖西是风景区内山峦最为集中的地区;湖北葛岭紧紧依偎着西湖,山势虽不高,但因为离

  湖最近,视角大而显得高耸.加之宝石山上亭亭玉立的保椒塔,风姿卓越,是西湖的点睛之笔,特别是徜徉在白堤,近处是湖中碧荷,远处是宝石山顶上那刺破青天的塔影,构成了整个西湖轮廓线的最高潮。环湖的轮廓线经过这些建筑的点染而富于节奏的变化.同时高潮迭起,成为西湖景观中的精华之一。但美中不足的是,有些景点因建筑的体量、数量、位置等原因而影响了整体景观,如吴山顶上城陛阁的修建.虽然为西湖南侧的轮廓线增添了新的色彩,但阁的体量过于庞大,略显臃肿.降低了山势;雷峰塔的重建,更是使西湖南部的轮廓线华彩迭出,而限于其体量和外观等原因,致使其人工味太浓,无法和周围的景观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湖西南北高峰原本各有一古塔,构成.‘双峰插云”美景,无奈双塔倒塌已久,湖西的轮廓线西湖丰富的植物景观

  根据西湖当地的气候、地质、土壤条件和艺术效果与经济价值的要求,山区风景林木的组成.采用亚热带常绿阔叶乔、灌木为主的形式,主要有冬青、石楠、青冈栋、苦储、钩栗、红楠、紫楠、浙江樟、香樟、木荷等三十余种,此外,还有在历史上占重要地位的马尾松和毛竹;西湖的山麓地带是西湖的绿色屏障,观赏效果要求高.植物配置以观赏为主.以常绿树为基调,大力发展色叶树种,为西湖增添绚丽多彩的背景;其他山区则营造经济与观赏相结合的风景经济林,在土壤条件较好的山地,多发展柿树、银杏、杨梅、批把、薄壳山核桃等观果、观叶的果木林,把西湖风景区建设得美丽又富饶。在具有历史性.并以植物著称的景区内,开辟了季节性的游览点,营造和恢复特色鲜明的单纯林,如理安寺的楠木林、灵隐的七叶树林、大慈山的金钱松林、吴山的香樟林、七佛寺的枫香林、云栖的竹林、万松岭的松林、虎跑的柳杉林等,以突出季节性的风景特色。西湖环湖四周的滨湖地带,是游人密集之处,以欣赏湖景为主,一般采用开朗空间的布置形式,形成透景线,透视园外的湖光山色。环湖地区地下水位高,以垂柳为主景树,保持“.袅娜纤柳随风舞”的西湖地方特色,并以体型巨大、树姿优美、树冠浓密的香樟作为基调树种,突出西湖平缓、柔和轻快的地方风格.局部地区穿插水杉作为配景树,以丰富林元丝戈的变化。环湖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求四季美观.多选用色彩鲜艳的花木,以增添“映水印影生色”之趣。

  新建的公园、绿地一般都以植物作为主要题材,以乔木为骨干,草坪、花木为重点.根据地形、地貌等立地环境条件,各种活动功能及所要达到某种意境的要求,采取大小相间、幽畅变换、开合交替、虚实结合,组合成多样变化的园林空间。西湖风景区的植物景观特别注重四季变化,这里春有桃、夏有荷、秋有桂、冬有梅。各景点也有自身的植物配置特色:有的以色彩鲜艳见长,有的以芳香馥郁著称,有的以苍翠挺秀取胜。特别是有些公园以突出各个季相特色著称,以香樟、桂花等常绿阔叶树作为基调树种.呈现出景景不同,季季不同,处处不同的景象。

  杭州花港观鱼公园于1952年兴建,总面积19.54h耐,位于杭州西湖西南角,东连苏堤,西接环湖西路,三面临水,一面倚山,是西湖十景之一’(图4)。

  公园综合了风景林、树群、树丛、孤植树、草地等种植形式,并汇聚了陆地、湿地和水生等多种植物群落,把全园分成鱼池古迹、大草坪、红鱼池、牡丹园、密林地、新花港和红栋山庄等7个景区,各景区主题鲜明、独具特色。如,红鱼池位于园中部偏南处,是全园游赏的中心区域。再如,牡丹园为花港观鱼的主景之一,也是植物配置的构图中心。牡丹园在功能上除展示各种牡丹品种之外.还具有“多方景胜”,不因牡丹的荣落而影响游人四季玩赏。在艺术构图上,牡丹品种散置式种植,假山园采取土石结合、以土带石的形式,并参照中国传统花卉画所描绘牡丹与花木、山石相结合自然错落的画面来布置,突出了牡丹花的姿艳容丽,增添了欣赏牡丹的画意佳趣在植物种类选择上,全园以牡丹、海棠、樱花为主调,广玉兰为基调,配以蜡梅、山茶、梅花、玉兰、芍药、紫薇、荷花、丹桂、红枫等,从而形成四季有花、色彩丰富的植物景观。全园根据景观需要,采用了孤植、丛植、群植等各式栽植形式,植物搭配注意前后层次、季相色彩、林冠林缘线设计等,构成了主次分明、富有变化的植物群落景观。在种植设计上.花港观鱼公园主要以植物和地形来分隔与组织空间,用不同疏密、高低、厚薄、形状和尺度的种植体构成一系列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的空间,形成了公园的主体或骨架。在地形利用上,形成了从西南向东北倾斜的格局。为了丰富空间类型及为游人提供多种游憩场所,花港观

  鱼公园还特别设置了林中空间、林下空间、密林空间和疏林草地等多种空间形式。在公园靠近西山路的一侧就设置了郁蔽丛林,使公园变得更为宁韶川。在公园的东北部设置了大草坪,空间开朗而有气魄。全园密林、疏林、稀树草地和草坪构成了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植物景观空间,既有可满足群体性活动的大草坪、疏林草坪,也有适合安静游赏的花港、牡丹园,种植设谁吉合环境共同构成特色各异而景观气

  曲院风荷景区.东接岳湖,南邻郭庄,北接竹素园、植物园、岳飞墓庙,既是观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游名园,也是西湖J以热点游览区。全园分素园、风荷、曲院、岳湖、密林、郭庄古园6个景区,占地面积达426亩,成为西湖环湖地区最大的公园(图6)。

  曲院风荷最为精彩之处为风荷景区,湖内种植了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同时,沿岸多选用夏季开花植物作烘托,而一切均以荷花为中心,以凸显

  浓浓之“荷意”。如今,园内已有200多个荷花品种,是我国最大的荷花专类园之一。

  除荷花等睡莲科植物的大量应用外,其他各种类水生植物在园中也得到一定应用。如,在以连通各水面为主的沟渠边,列植了黄曹蒲、旱伞草、千屈菜、慈姑、花叶芦竹、梭鱼草等,通过彼此间的交错配置,有效地发挥了多种类应用的优势;并于桥头、道路转角处,丛植点缀常绿的蒲苇,效果甚好。

  曲院风荷公园的水生植物景观,特别是其独特的“荷”景观与“荷”文化,串联了西湖风景名胜区特有的春有桃、夏有荷、秋有桂、冬有梅的植物时序景观,已成一经典佳作。而如今,随着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和城市绿地水体景观建设与改造中水生植物的大量应用,水生植物的配置与建植手法愈加成熟,其所发挥的景观与生态效益也愈加显著

  杭州西湖风景区的园林作为我国风景园林的奇葩,以西湖为中心,风景名胜为重点,普遍绿化为基础,江湖兼备,山水兼顾,充分发挥了江湖、山水、洞壑、溪泉等自然特色。杭州西湖风景区的园林做到了:①巧于因借。借助西湖风景区有利的自然条件,杭州园林绿化建设做到了点、线、面的结合,发挥了自然景色特点的优势。②因地制宜。西湖风景区自然景观的营造和植物选择是根据杭州地区气候特点,人文历史,不同的立地条件等,结合造园的题材而进行的。③将植物、地形、山水与建筑各园林要素较好地结合在了一起。杭州的园林为满足游人的不同需求,充分利用园林各要素,巧借山水等自然之物,以建筑作为点染,用地形和植物来组织与分割各种空间。④植物景观丰富。杭州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其拥有了丰富的植物种类,不同种类的合理配置,丰富了风景区的植物层次,四季有景可观。⑤自然美与人工美相结合。杭州西湖风景区有效利用了杭州悠久的历史和有利的自然条件,将自然美和人工美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但又更注重自然之美,使人们在游览大自然美景的同时,不禁赞叹杭州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设计者的巧妙构思。

  [1] 黄文柳.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城湖空间格局控制研究[J]. 风景园林.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