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小朋“红色m6米乐”校长的绿色理念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3-06-09 09:06:04

  “我的学生爱我,没有比这个更珍贵的。他们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他们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

  石家庄市第二十四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它的前身是华北军区七一学校,是中国在中国建设的第一批学校之一。2011年6月开始,二十四中的校门口重新增挂起了“七一学校”的牌子,这也使它成为全国唯一一所以党的生日命名的中学。

  m6米乐

  走进这所红色学校的校园,令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随处可见的翠绿草地,颇具设计感的崭新校舍,走廊里色彩明快的天花板,教室里摆放着拥有独家专利的特制桌椅……都在向人们展示着这所学校管理者的智慧与用心。而七一学校的校长尚小朋,确实是一位有思想、有梦想的教育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他倾注自己全部的心血,一直无怨无悔地努力着。

  “七一学校的的名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朱德亲自起的。”聊起七一学校的历史,尚校长娓娓道来。石家庄市二十四中前身曾是抗大二分校妇女干部子弟学校、平原军区新英干部子弟学校(刘邓亲子团)、华北军政大学干部子弟学校,朱德的孙子、的女儿都曾在此就读。学校最初的校舍是由苏联海军军官学校援建的。

  学校承担着培育老一代革命家下一代的重要使命,是中国希望之所在。20世纪60年代,正值新中国成立处于贫弱时期,毛主席说:“我们可以不吃肉,但我们的孩子不能不吃肉。”为了让在校子弟们喝上牛奶,学校还自己兴办了养殖场、奶牛场。

  从1968年开始,学校归为地方管理,从当时的名称“七一学校”改为石家庄市第24中学。目前,学校校园整体规划一期工程已经投入使用,新建筑墙体上特有的红色,被称为“七一红”。“七一红”有着深刻的内涵:二十四中是的红色学校,有悠久的红色传统;红色代表生命、旺盛,是革命的颜色,体现中国老一辈领导人对年轻人寄予的希望,也体现了学校的育人目标和育人理念。“七一红”象征党旗、军旗的颜色,也象征着新生代革命力量传递着革命的火种。

  今天,在七一学校整洁崭新的校园里,由一面飘扬的红色旗帜组成的“七一”校徽随处可见,“就是希望我们的学生们天天看到校徽,把红旗放在心里,牢记我们是红色学校,也时刻不忘这所学校的红色历史”。尚校长说。

  上世纪60年代,尚小朋出生在河北衡水。父亲是地质队员,经常要走南闯北的工作。尚小朋从小就投亲靠友,是在很多人的照顾下长大的。幼时,他住在农村的舅舅家,读小学的时候,又被送到姨妈家里。姨夫是革命烈士,年轻时在战斗中牺牲,姨妈一个人含辛茹苦地照顾着他和堂弟。那时候,他最喜欢看电影《小兵张嘎》,长大以后穿上军装,成为一名军人,是他最大的愿望。

  尚小朋五岁的时候,就第一次独自一人坐火车,从衡水到德州去看望父母,中途还要在天津倒车。他背着包袱,兜里装着车票钱和买烧饼的两毛钱,牢记着大人告诉他的话:“下了火车就找叔叔帮你买票。”

  他至今记得,在熙熙攘攘的天津站台,苦苦等待多时,终于看到一位,鼓起勇气上前跟他说:“我要去唐山,请您帮我买张火车票吧。”那位叔叔放下行李,对他说:“孩子,待在这别动,等着我回来!”不一会儿,买好票回来,把他送进候车室,托付给列车员,一直目送着他进站才离开。

  “我成长的过程中,总是遇到好心人,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尚小朋说。让他从小就明白了什么是乐于助人,不求回报。他很怀念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单纯、善良和温暖。

  长大后,尽管没有圆自己的从军梦,他成为了一名教育工作者。当他开始执掌七一学校这所历史悠久的中学时,他内心的红色基因和这所学校的历史与文化深深地结合在了一起。

  对于这个时代存在的浮躁和功利,对于当下教育界的一些乱象,尚小朋感到很痛苦。“现在的社会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根本原因就是人们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怎么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呢?首先要从教育抓起。教育不光是考大学、得高分,而是要‘立德树人’,要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

  七一学校的校园内,整齐优雅的新教学楼刚刚落成。这座教学楼内,处处倾注着校长尚小朋的心血。

  教学楼走廊的天花板是一块块彩砖拼接而成的,教室、办公区和楼梯也用不同的颜分开来。“因为这是孩子们学习的场所,清新活泼的颜色会让他们心情愉快。”

  教室的窗玻璃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外面可以看到里面的情况,而从里面却看不到外面。这是尚小朋为了教务工作的需要,方便抽查、听课,掌握教学情况,却不会打扰学生上课而想出来的“独家”方法。

  “无影、无尘、无菌”是尚小朋总结的现代化教室的标准。教室内统一采用明亮的无影灯,长期伏案学习也不容易损害视力。五彩六色的桌椅都是他亲自设计的,符合人体工学原理,矫正坐姿,而且经过反复试验,挑选了一种防菌、防火且高强度的特殊材料,即使从几层楼扔下去都不会有丝毫损坏。一根小小的粉笔,尚小朋也花足了心思,怎样才能让老师不再受粉尘的侵害,告别咽炎这种职业病呢?经过多年的研究,他发明出了一种纯植物铅笔,没有粉尘,且对身体丝毫无害。

  有人说,24中的校舍内是汇集了最多“专利”的教学建筑。楼梯设在哪里合适,如何让上下楼的脚步声不会干扰学生上课;楼道要怎么设计才能尽可能地避免故;甚至连窗户他都别出心裁地借鉴了门吸的方法,把窗户固定住,就是为了防止学生碰到头。为了研究这些问题,他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甚至他开玩笑说,自己可以写出一本厚厚的“建筑教育学”。“我觉得高校确实应该开设这样一门专业”,尚小朋说,“因为学校的建筑与设计,这里面可以研究的学问太多了。”

  在24中担任校长的十年间,尚小朋以他独特而深入的思想,为这所红色学校注入了“自然、和谐、健康、成长”的绿色教育理念。

  “导师制”是七一学校的一大特色,这是一项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建立一条紧密纽带的制度:除班主任之外,学校另委派一名责任教师担任15名左右学生的导师。导师既是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在校“监护人”,还是可以倾诉心事的大朋友。导师不仅负责学业指导,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负责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指导,并负责与学生家长沟通。

  “分层次教学”、“递进式分班”则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和身心发展规律实施的多样性教学方法。高中三年中,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情况实行多次滚动式分班,学生都能够在最适合自己的层次、最适合自己的教学体系中学习和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提高,才能充分地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尚小朋说,所有学生不能一概而论,教育需要因材施教。“递进式分班”的教学方法,就是把每个学生都当成鲜活的生命个体去培养。“在学校开的表彰大会上,我只表扬学习进步的学生,不管在哪个层次,只要比原有成绩有提高,就应该得到表扬。”尚小朋说,“‘状元’不是我的培养目的,但一个懂得不断超越自己,不断鞭策自己,不断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努力取得进步的学生是我心中真正的‘优等生’。”

  “别人一直误会我是在分重点班。”尚小朋说,“在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的确有很多家长、教育专家不理解我,甚至说我变相地搞重点班,我的学生用成绩告诉了他们,鼓励式教育、因材施教在中学教育中绝对富有成效。”尚小朋说,这种“分层次教学,递进式分班,动态式管理”的教育管理制度还将在七一学校继续实行下去。

  在七一学校,每学期都会举办一次别具特色的“群体运动会”。这并不是传统的田径运动会,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发明好玩又健康的运动项目,经过筛选后成为运动会项目。“有一个男生单单用橡皮筋就创造了11种玩法,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在运动会中,各个班级都会有一条自己的红色条幅,尚小朋特别规定,条幅不允许家长出钱买,而要同学们开动脑筋,到社会上去“拉赞助”,“为了锻炼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还能增强团队精神、团队凝聚力。”尚小朋说,群体运动会比的是哪种形式最能调动学生兴趣,能充分锻炼身体素质。群体运动会不光学生参加,还邀请家长、老师一起参加同学们自创的体育项目。每一次群体运动会,都是同学们最欢乐的时光,校园上空飘荡着一阵又一阵热烈的笑声和掌声。在2013年的群体运动会中,恰逢一位美国的教育学家来七一学校参观考察,当他看到孩子们开心地玩着集体跳绳、台风中心、旋转接力、托球绕竿、十人绑腿跑,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脱掉皮鞋,跑进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一起享受游戏的乐趣。

  “我打算通过三年学校的培养,养成学生终生锻炼身体的能力和爱好。”尚小朋认为,学校打算在今后的体育课中设立三门必修课,两门选修课,尽量让学生爱好什么就去玩什么。“运动会拿第一和最后在我看来都是一样的,第几都好,培养起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才是我的目的所在。”

  在有些人看来,尚小朋是个很“倔”的人。在很多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的今天,尚小朋却一直坚持两点:一是坚决不花钱做商业宣传;二是坚决不会出钱来“买”成绩好的学生。曾经在一次招生活动中,有一位家长找到尚小朋说,有所学校出五千,让我的孩子去那读书,您出多少?尚小朋的回答是:我可以接收你的孩子,前提是我不给你一分钱。如果跟我谈价钱,不要进我的门!我绝不接受这样的条件。“五千元就把你孩子的前途卖掉了吗?”尚小朋很气愤。

  但对于山区班的孩子们,尚小朋花起钱来却毫不犹豫。七一学校的“山区班”是河北省仅有的两个山区班之一,学校对山区班的孩子不仅减免学费,还每个月发给他们两百元生活费。山区班没有政府补贴,只能从学校其他的开支中想方设法节省,这样一直坚持了很多年。学校也有人不理解,为什么校长要做这件事?但是尚小朋很清楚山区班对于这些孩子的意义。“的确,山区班的孩子大多成绩不太好,考的分也不高,不能带动升学率,但是对一个贫困地区来说,一个娃娃考上大学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地方的命运。扶贫,仅仅靠政府拨款是不够的,最终还是要靠教育。”他说。

  这么多年来,自己外出的讲座费用和获奖的奖金,尚小朋都拿出来发给了老师和学生。有一次,他和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一起到秦皇岛讲课,得知七一学校有个山区班后,魏书生将自己的讲课费交给了他。尚小朋把魏书生和自己的讲课费都发给了山区班的孩子们。起初,他想把这笔钱起个名字叫做“魏书生奖学金”,但最终没这么叫。他不想让孩子们受到错误的引导,把这当做是一种物质刺激。“这不是奖金,也不是奖学金”,他对同学们说,“请你们记住魏书生这位教育家,这是他的一片爱心。”

  从老师到校长,从事教育工作这些年来,尚小朋获得了很多荣誉:河北省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家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河北省中小学骨干校长,全国优秀工作者。2009年,在举行的国庆60周年庆典中,他作为全国优秀教师的代表登上教育部彩车,成为彩车上唯一一位中学教师代表。2011年,教育部杜玉波副部长视察学校期间,称他为“中国为数不多的、难得的好校长”。教育部原部长柳斌为他题词“探索生智慧、实践出真知”……

  但同时,他也遭受了很多质疑:有人说他哗众取宠,也有人说他做那么多“没用的”,不如好好抓升学率。但是对于自己走的路,尚小朋没有丝毫动摇。“我从小受的是红色教育,英雄们为了坚持真理不惜牺牲生命,一点点议论又算什么呢?”他说,“我坚信我的路是对的,我把一生的爱都倾注到我的教育理想中,希望能通过我的努力,为我的学生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中华儿女》:作为七一学校这所拥有悠久的红色传统的学校校长,您对教育的理解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尚小朋:我们国家的教育与其他任何国家都不一样,其他国家只有一个教育大纲或国民振兴计划,在这个前提下进行教育改革。而中国不一样。我们是中国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是几百万人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中国是为广大人民服务,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某个群体、某个集团的代表。这个宗旨是不能变的。所以我们的教育,不能光有民族振兴计划,不能光有教育大纲,还要有党的教育方针。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制定教育大纲和国民教育振兴计划,这是方向。我认为我们现在的教育恰恰把党的教育方针忽略了,因此教育的方向从这一点上就开始出现了偏差。

  《中华儿女》:您刚才提到教育的偏差,有人批评当今的教育过于商业化,片面追求升学率,您认为背后的原因在哪里?

  尚小朋:现在有一个提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认为这个提法就有偏差。偏差在于很多人错误地理解了“人民”这个词的含义。人民,应该指的是大多数人,是人民群众,而不是某一个体。

  现在有的学校提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很多类似这样的口号。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这些口号背后有个核心,都是站在学生个人利益的角度提出来的。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孩子,他的心中会有家、有国、有党、有人民吗?如果遇到外来侵略还会挺身而出为国家战斗吗?如果片面的引导学生光想自己,一代一代的孩子就会变成自私者,置党和国家的利益于不顾。其实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也不是这样的,古时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现在,我们仍要教育孩子们: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能“一切为了自己的学生”,这个学生是个体啊。现在的教育产生偏差,为了考上大学,想方设法甚至不惜违规操作,再加上我们现在市场经济,国家投入不足要多赚钱,因此投机取巧,违法乱纪,一切一切都来了。所以我认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提法是不准确的。应当是办“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因为我们党是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

  党的十八大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方向,而不光是考大学。立德,这个标准很高,爱党、爱祖国、爱人民……所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都包含在里面。

  尚小朋: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努力学习,争取成才。一个人的幸福是什么?不是钱,权,精神是第一幸福。人没有精神,没有追求,没有信仰是很难幸福的。

  尚小朋:我的学生爱我,没有比这个更珍贵的。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当我七八十岁,老得快走不动的时候,和陪伴了我一生的妻子坐在电视机前,我自豪地跟她讲:那个科学家是我的男孩儿,那位将军是我的男孩儿,那位女医生是我的女孩儿……他们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他们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