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空间设计 是空间也是语言激m6米乐发学生去探寻答案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3-05-28 17:38:02

  学校,依然是教育发生的重要场所。而且不只是建筑和空间组成的一处静默场所,也可以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让参与者去发现、定义并获得启发,蕴含教育“语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本身。

  科技在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和教育形态,包括学校的形态。如何将科技融入学校设计与运营之中,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者们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届RAISE亚洲国际学校大会放眼未来,开设了“未来学校空间设计”分论坛。四位中外资深教育者和行业领导者,带来了他们对学校、建筑、空间、场景、科技与教育的前瞻视野与前沿思考。

  坎特伯雷国王学校是英国最古老的学校之一。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体育和艺术领域的教育就包括在内。学习应该耗费一些体力,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学生们需要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体验户外活动。所以学校需要绿地,并且得到充分利用。

  近代以来,不仅是在英国,在中国、印度同样如此,教学往往都是在教室内进行。进入21世纪,课堂增加了很多科技手段,可以同时给上百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但是学生们之间缺乏互动。这样的学习是有欠缺的。

  大部分的学习都是在课堂外和校外进行。数字化时代,网络和人工智能无处不在,越来越难将虚拟和现实区分开来,人们被沉浸式的信息所包裹。对于教育来说,学习可以在一个开放的全球平台上进行,而不仅仅是在传统课堂的“秘密黑箱”中。教育已呈现全球化的趋势。

  人工智能、虚拟和增强现实、浸入式的信息,这改变了学习和教学的方式,教师和学校的角色将发生变化且需要新的技能,一些学校和教师可能会变得没有必要。但这也衍生出一些问题,比如孩子们沉溺与电子设备和虚拟世界中,缺乏交流和互动。

  技术变革也会带来职场以及职场所需技能的变化。但现在的学校教育却没能教授雇主需要的不断变化的技能。这些技能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关于现实世界。

  学生们其实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但是我们可能并没有关注到。所以我们在设计学校的时候,不止要关注新的技术,也要关注到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和多样需求。能够为他们提供人文关怀,提供安全、保障和支持,并能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美好与快乐。

  这样的学校需要灵活性,需要考虑学习空间、室内和户外空间、社交空间、运动空间、玩耍空间等等的布局。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校舍建筑与物流、餐饮、安保、环境等功能,要兼顾外观、室内装饰、景观美化、用具陈设等设置。

  教育空间作为教育的载体是很重要的,但在中国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并不是花更多的钱去建造更大的空间,多建几栋漂亮的建筑就是好的空间设计。教育空间设计的核心,是回到教育的本质,提供环境和体验,提供一个框架,让参与者去发现、定义并获得启发,让学生们去摸索并探寻答案,而不是被告知答案。

  学校设计与教育设计,⼀个是实体环境,⼀个是氛围环境,两者配合才能产生完整的教育环境。以参与者的体验和自主性为设计出发点,将教育理念与空间理念相融合,这可称为教育场景设计。

  第一个特点,是通过研究师生的校园活动路径和节点,设计特定场景会参与的对象和相应的校园活动。

  第二个特点是活动导向型设计,以校园内活动作为设计的优先考量和服务对象。

  第三个特点是,“交叉-发现-感受”的流动体验,通过研究师⽣在校园内的活动线路,在交叉点创造适当的教育场景,创造多元丰富的第一人称校园体验。

  第四个特点是学⽣能够拥有第⼀⼈称的感受和学习体验,教育场景创造了⼀个个空间,学生在其中自己学习,自己找寻答案,成为⾃主学习者。

  教育场景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生活场景、学习场景、社交场景、社区场景。它们的独特之处,是富有创造性的形态和体验。形态是指基于对⼀所学校的内在逻辑、校园生活流程、教学活动形式和理念的理念,生成为建筑及空间的设计。体验则是指以空间规划、功能组织和建筑形式,打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空间的体验就是教育的体验。所以校园建筑就是学校的品牌形象和教育体验,是建筑也是课程,是空间也是教材。

  对比国内外一些校园的设计,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校园是以行政为中心设计的,学生的日程校园生活流程并没有考虑进去,导致需要在围绕着行政中心的各建筑间多次往返。

  未来的学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而学生分散在各个地方,所以没有中心。在分区设计方面,中国的学校需要有两个转变:一个是功能分区要改为师生的活动分区,二是要由单一中心到多中心的设置转变。

  而建筑空间的设计,一要注重建筑形态的多元化,让学校的建筑由平面建筑向立体建筑转化,由单面建筑到多面建筑的转化,由分割性的到过渡性的转化,还有分属空间向公共空间转化。二要考虑建筑空间的教育性,让孩子愿意在里面读书写作做活动,能够自主学习与探索。

  如果说建筑有语言的话,这种语言在教育建筑里面更为突出。学校的建筑是无声的语言,每天诉说这个世界怎样的。学校建筑要有教育性,能激发学生们探索的兴趣,把要传达的教育信息蕴含其中,能够辅助教育功能的实现。学校的理念和办学模式在最底层,要受到学校建筑空间的制约,m6米乐校长也需要接受学校建筑空间所划定的疆域来考虑办学内容和形式。

  关于学校的环境设计,很多的中国学校在设计上有一个共同的追求,就是追求整齐划一、气势宏伟。这样的设计风格太单一,常会给人以压迫感。国内一些分散、移步换景的学校环境设计,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包括荟同华盛顿和深圳校区在内的新建学校的设计,也可以看到可喜的变化。

  学校是有灵魂的,学校设计决定了学校灵魂的长相。教育不应该把学校设计的权力交付给建筑师就万事大吉,校长是学校设计的第一负责人,而不是工程部的项目经理。

  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一所漂亮的学校建设好,还不足以完全能够吸引优秀的老师。还需要通过设施管理,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在设施管理上,首先要注重合规,要把师生的安全放在核心地位;第二是通过“触点”(Touchpoints)的概念帮助大家管理学校的空间;第三是体验度,怎样让师生身处漂亮的环境同时也能有好的体验;第四是要持续打造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师生更好地面对工作学习和他们真正要面对的事情。

  设施管理的概念在亚洲和中国都还比较新鲜,很多学校的老师和朋友都没有听说过,很多人认为跟物业管理一样,只是管理设备。事实上设施管理涵盖的范畴很广泛,从设备管理、后勤服务、安保服务、环境景观服务、技术支持、活动支持等等,也包括前期的风险评估,及怎么打造学校等前期的深入合作和学校的管理。

  “触点”的理念可以从设施管理的层面为大家提供服务。从到达学校、进入学校,在学校里学习、活动,在学校用餐,到离开学校,每一个“触点”都为师生提供好的体验,可以帮助师生解决所有的后顾之忧,让师生专注于各自最核心的事务。

  体验度对于学校的运营很重要。很多学校愿意加大投资增加师生的体验度,但并不是所有的投资都可以带来相应的效果。学校要非常清楚地知道,怎样找到一个好的契合点,增加的投资能真正起到应有的效果。每所学校的需求、格局、布置都不同,提供设施管理服务的企业,如何定制化为学校提供服务,就非常重要。

  根据调查,只有55%的人认为自己所在的工作场景让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这个数字其实是很低的,如何持续打造一个好的环境,增加大家的工作效率也非常关键。

  设施管理的技术化趋势越来越强,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变得很关键,智能化管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智能化管理,整个学校的空间和环境变的非常不同,也会极大提高环境的体验度。技术可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但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到以人为本,以人为出发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