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建筑系半部中国现代建筑史m6米乐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3-10-16 17:37:28

  m6米乐正在辽宁美术馆展出的栋梁一代建筑宗师梁思成学术文献展上,除了手绘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手稿(1:1高清复印件)、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方案手稿(1:1高清复印件)、手绘山西应县木塔剖面图等精品展示,有几封特别的信件引发了观众们的兴趣,其中有梁启超写给梁思成、林徽因的信,梁思成写给好友童寯的信,以及写给孩子和学生的信它们宛如一条线索,展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传承,连绵不断的根源。

  1906年左右,梁启超与子女合影。(左起梁思成、梁启超、梁思永、梁思顺)照片上方为梁启超亲笔题字:“新民丛报时代任公及顺成永三儿。”

  在如此的传承中,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梁思成、林徽因、童寯、陈植、蔡方荫等东北大学建筑系的师生们如满天星斗,散落于中国各地,他们的生存与发展,成长、成熟以至于杰出,卓越引出了半部中国现代建筑史。

  从梁思成、林徽因、陈植、童寯、蔡方荫等人开始,东大建筑系培养了众多的二代建筑师,他们文明传承的“种子”又是从何而来?从梁启超等这样伟大人物的传承中来。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在一生中写下400多封家书,“国家”“责任”是他经常提及的内容。在他的教育下,9个子女,各有所长,被后人称为“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1928年2月,梁启超写给梁思成的信,让他“将所看的东西留个印象”,为回国做学问留存资料。

  他对子女的殷切期待,很多体现在他写给子女们的信中。梁思成留学时,他的才能已经由设计方面的两枚金奖及其他奖励得到证实。尽管如此,有时候他还是感到不满足,并且写信告诉了他父亲。

  梁启超给他的信中,是格言式的忠告:“你有这种感觉,便是你的学问在这时期将发生进步的特征,我听见倒喜欢极了。孟子说,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凡学校所教与所学总不外规矩方面的事,若巧则要离了学校方能发现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怎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人而不自得,而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

  另外一封信就被人熟知了,梁启超在把《营造法式》一书寄给儿子、儿媳时,曾仔细阅读了这本书,并给这本书以极高评价。他在所附的信中评论道:“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也已。”他随后嘱咐梁思成、林徽因“俾永宝之”。家书中的殷切嘱托被梁思成内化为行动,梁启超邮寄来的《营造法式》成为他终生研究的对象,他在宾大学习期间,树立的理想便是“东西营造方法并重”。

  这个理想在他三年东大教学和管理期间,被践行演变出东大建筑系相对成熟的课程体系,成为传承文明的“种子”。策展人、中国工艺美术馆副馆长苏丹说:“栋梁”沈阳展,既是一个人的历史,也是一个群体的历史。通过展品,既可以看到梁思成先生的高屋建瓴与苦心经营,又可以看到与其同道的林徽因、陈植、童寯、蔡方荫等人为中国建筑教育体系构建共同的努力,集体的贡献。他们所共同培养的一系列学生后来大都成为中国第二代建筑学家、建筑师的中坚力量。

  1932年11月,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创刊号上发表了《祝东北大学建筑系第一班毕业生》一文。信中他对诸位师生提出了殷切期望,可谓是他三年多来的深切思考,提炼出未来几十年仍在践行的中国建筑研究与保护和建筑设计的思想。

  他在信中说的比较多的,是“业”,亦即建筑师的职业使命。他说:“建筑师的业,直接地说是建筑物之创造,为社会解决衣食住三者中住的问题,间接地说,是文化的记录者,是历史之反照镜”他提出了建筑的三要素“合用、坚固、美”,而合用是首要的,在20多年后他撰文延伸了这个概念,修改为“适用、坚固、美观”。

  除此之外,梁思成认为建筑师的使命不独于此,还在于“文化的记录”,是社会科学家和美学家。他更是盛誉加身于这些毕业生:现在你们毕业了,你们是东北大学第一班建筑学生,是“国产”建筑师的始祖你们的责任是何等重要,你们的前程是何等的远大!林(徽因)先生与我两人,在此一同为你们道喜,遥祝你们努力,为中国建筑开一个新纪元!

  此种殷切希望,与梁启超当初赋予梁思成的何等相似。正是有了如梁启超、梁思成和其伙伴以及学生们的努力,《营造法式》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得以传承,绵延不断,也正是有了如梁启超等先辈的支持,梁思成、林徽因这样的优秀学子才得以学习先进文化,兼容并包,形成了中国文化特色的优秀建筑思想。

  当今东北大学建筑系在专业教学、实践、科研中提及的“东北大学建筑教育文化基因”,不仅包含当时具有时代先进性,又关注中国建筑文化的专业教学课程体系,还包括了当时教育者们的爱国情怀、文化自信、职业操守、专业理念、实践精神等多角度、多层面。

  因其经历的独特性以及对东北大学建筑系的贡献,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妻是东北大学校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记录东大校史的《东北大学史迹画卷》一书中,就记载了两个人和创业伙伴们筚路蓝缕,创办东大建筑系相关事件。

  东北大学档案馆校史志编研室主任陈均介绍,东北大学为了培养实用型建设人才,于1928年增设了建筑系等新学科。当年7月建筑学系招收首届学生;从美国宾大建筑学专业毕业后便开始欧洲考察学习的梁思成,一结束考察,就应聘到东北大学建筑系任专任教授,不久,改任主任教授。由于梁、林夫妇二人是东北大学建筑系最早聘任的教授,因此建设建筑系的重担便落到了他们的肩上。他俩既当教师又当勤务员,系里的各种事情都要他们独力筹办。按照创建时间,东北大学建筑系是中国自主办学的第一个高校本科建筑系。

  在梁思成的主持下,东北大学建筑系所学的课程基本上与宾大建筑学系课程相同。后来,由于梁思成教授的盛邀,陈植、童寯、蔡方荫等人先后到东北大学建筑学系任教,使建筑学系的教学更有生气。

  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建筑系硕士生导师陈颖介绍,除了将宾大的教学体系范本引入东北大学建筑系,在教学过程中,梁思成和同侪也做出了“中国化”的可贵改革探索。建筑系的专业课程也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历史类课程加入了东方雕刻史,设计课在图案课的基础上增加了建筑工程设计和论文,又分别在设备类、结构类课程上增加了七门课程,弥补“学院派”建筑教育传统上对于“技术”相关内容的弱势,以适应社会的建筑人才需求。

  在中国建筑中找到美的模式,介绍给西方;将西方的建筑制式引入中国,使两者完美结合。这是梁思成从父亲梁启超那里得到的启发,并在美国学习期间逐渐成型的想法。梁思成在他的英文文集《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中,兴致勃勃地介绍了屋顶在中国建筑里扮演的重要角色:“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诗歌中,就有了称颂屋顶之美的诗文,用飞禽的双翼来比喻向外延展的屋檐或许在不晚于公元11世纪之时,明黄色或碧绿色的琉璃彩瓦就已经常用于屋顶。熠熠生辉的色彩,使得建筑物的屋顶如同灿烂的冠冕一般辉煌。”

  他对中国建筑亦不乏溢美之词:“根据《营造法式》的记载,及至宋朝,油漆的装饰性使用已成固定程式,其总体原则沿用至今。重大建筑的柱体、门窗和墙体通常为朱红色,而上方门楣和斗拱装饰以蓝绿色为主色、以朱红色和金黄色为点缀辅色的图的确,在色彩的处理上,中国古代的建筑师比其他国家的建筑同仁或许要大胆破格得多。”

  陈颖说,初办期间,东大建筑系主任梁思成制定了办学思想:“溯自欧化东渐,国人竞尚洋风,凡日用所需莫不以西洋为标准而我国营造之术亦惨于此时堕入无知识工匠手中。西式建筑因实用上之方便极为国人所欢悦,然工匠之流不知美丑任意垒砌,将国人美之标准完全混乱”开创中国人自己的建筑教育道路,让学人真正了解中国自己的建筑文化,使中国建筑在世界现代建筑的发展中发扬光大,就是东北大学创建建筑系的目的所在。

  (图片由“栋梁一代建筑宗师梁思成学术文献展”策展团队提供)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