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6米乐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阿坝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政行校企协五方联动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3-09-24 08:26:08

  m6米乐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出台,本着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推进特色专业发展,构建“共建共享、互惠共赢”的双主体多元育人机制和协同联动创新机制,进一步提升民族地区职业学校综合办学实力,阿坝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创新探索和实践了民族地区“政行校企协”五方联动阿坝模式,促进校企产教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学校占地面积122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14人,其中,管理人员10人;专业技术人员92人,工勤人员12人。副高职称25人,“双师型”教师46人,行业兼职教师13人。共有畜牧类、旅游服务类、交通运输类、机电类等四大专业、11个专业点,在籍学生1400余人,其中,畜禽生产技术(藏兽医方向)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唯一举办的特色专业,旅游、畜牧兽医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内务管理示范学校”、“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藏区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2019年4月17日省教育厅批准建设省级示范职业学校;2020年省教育厅列为全省25所优质中职校之一,是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的师资培训基地;2021年被长征干部学院确定为红色教育培训基地。

  中、高职分离不但是全校职工之痛,更是学校发展之伤,教职工们人心不稳、办学设施重置清零、生源几近枯竭。新一届领导班子以示范校建设为抓手,凝心聚力带队伍、大胆探索求创新、撸袖实干求发展,立足学校创新发展,不断探索真正适合我校未来的发展路径,助力乡村振兴,2019年以来学校以省级示范校项目建设为契机,发力推动“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协会”五方联动,探索创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阿坝模式”,以昂扬斗志奋力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

  (一)校地联合孵化培养民族地区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从2019年开始,我校与壤塘县地方政府合作,立足培养教育、保护、整理、传承和发展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商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共同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考核方案,共同确定文化和专业教师,将课堂前移到壤巴拉产业园区送教到传习所,以“教师+大师+产业园”模式开办“壤巴拉非遗班”,培养学生278人,整个园区3年产值达到2500万,成逐年递增趋势。

  (二)校行联动创新发展思维,高效助力民族地区产业人才对接。学校2022年与九寨沟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合作,对17个乡镇1473人实行乡村旅游人才送教培训、对50名民间艺人开展民间传统工艺暨“羌族刺绣”培训;与阿坝州及各县农业畜牧局、农劳办等行业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年培训和鉴定量4000余人,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待业青年等的就业和再就业。

  (三)校企合作实现企中校新型学徒制运行模式,扩大学校办学规模。从2020年5月开始,学校与成都鸡毛店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了以招工即招生的现代学徒制运行模式试点, 针对企业员工作为特定培养对象,以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方向)试点为载体,探索创新了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相结合的“2234”运行模式,构建了“双证融通”的课程结构,并通过以工作为主线、“产、教、学”融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四元五维全程”评价,提高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拓展了中职学校服务功能,扩大了服务范围,推动了校企深度合作育人,在校内外及合作企业中推广应用,扩大了学校办学规模,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校校联合助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切实推进三教改革,以校校联合为抓手,以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为平台,2020年组建了以我校教师与四川省马尔康民族师范学校、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优秀教师教学团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荣获一等奖。与四川省旅游学校“烹饪专业”达成的1.5+0.5战略合作,带动学校中餐烹饪专业发展,有效提升师生技能水平;与成都汽车职业学校全方位合作,补足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短板,专业2名学生参加2022年中行杯·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机电维修赛项均荣获个人三等奖,实现了我州在该项比赛中零的突破;与阿坝职业学院、四川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合作,进一步打通中高职衔接的通道,“3+2” 招生人数 2020年123人,2021年221人,2022年达到313人,呈逐步上升趋势,升学率由2018年的18%跃升到了今年的83%。

  (五)校协合作助力学校专业发展,进一步推进民族非遗文化传承。与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合作,借智引力,为学校的办学夯实了智力基础,陶职委授予我校为“行知重点师资研培阿坝基地”,进一步搭建了彰显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平台;与九寨沟白马文化艺术协会合作,招收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白马文化非遗传承方向学生,组建白马非遗班,服务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促进民族文化与经济建设的结合;与九寨沟县老年协会共同合作,学校张贵莉、王皓等教师赴老年大学开展课程教学工作,服务当地文化教育发展。

  创新探索和实践民族地区“政行校企协”五方联动阿坝模式,采取“教师+大师+产业园”模式,促进校企产教融合,助力乡村振兴。采取“教师+大师+产业园”模式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推进民族非遗文化传习、开发民族文化工艺产品,提升阿坝州旅游景区的文化品味,促进校企产教融合,推动农牧民群众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并将藏羌民族地区喜闻乐见的非遗文化及其相关传统文化融入学校课堂,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文化,促进非遗文化的挖掘、传承和保护工作,培养一批弘扬民族民间文化的专门人才,推动我州民族文化建设,更好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探索现代学徒制与新型学徒制有机结合的育人模式,丰富了我国学徒制的内涵,推进三教改革,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探索创新了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相结合的“2234”运行模式,发挥现代学徒制以学校为主导、新型学徒制以企业为主导的体制优势,有效解决了针对企业员工开展的学历教育与培训结合的机制、工学矛盾化解、学习质量控制等突出问题,构建了校企协同育人、工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运行模式,促使中等职业教育和企业行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捆绑发展,有力提升了中等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学校通过“政行校企协”五方联动的探索与实践,弘扬了民族文化,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了乡村振兴,促进了社会和谐,增强了文化自信,扩大了学校办学规模,提升了升学率和就业率,推动了学校内涵发展,服务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学校社会知名度,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政行校企协”五方联动的阿坝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