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6米乐教育前沿丨拉近学校建筑与未来教育的距离①——杭州市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3-05-21 15:35:23

  m6米乐原标题:教育前沿丨拉近学校建筑与未来教育的距离①——杭州市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

  过去几十年,我国中小学校园建设迅猛发展,新建、改建和扩建校园项目增量明显。遗憾的是,我们的学校建筑设计,模式化现象严重,有的甚至一味追求富丽堂皇,陷入豪华、气派层面的比拼。

  建筑不是冷酷无情的,它的设计、布局,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居于其中的人。未来教育的到来,呼唤以教育空间的重构,撬动教育变革,以培养创新、对话、合作之人,培养拥有卓越的全球视野、极致的想象能力、高阶的信息素养之人。因而,作为教育教学空间的校园建筑,不论新校园的建筑设计,还是旧校园的重新改造,都应以卓越的眼光、专业的技术,拉近校园建筑与未来教育的距离,重建满足新需求的教育空间,用建筑创新对话未来教育。

  审视先行经验,我们看到,国外有芬兰正在进行的大规模学校建设和翻新项目中凸显的先进理念;国内亦已涌现出富文中心小学改造项目、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等创新之作。那么,对我们国家而言,如何使教育空间承载教育理想?其设计当关注哪些维度?如何与专业设计师合作?有哪些优秀经验值得借鉴?为回答这些问题,《福建教育》2019年第29期刊发了《用建筑创新对话未来教育》专题。作者有权威的教育建筑设计师,有专业的教育研究者,也有旅居欧美的教育人,他们“既懂教育又懂建筑”,为我们呈现了校园建筑设计的追求与可能。(目录如下)

  《论学校建筑的复杂性设计——以杭州市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为例》 MONOARCHI度向建筑设计事务所 宋小超 王克明

  鉴于刊物能呈现的图片有限,我们特选取专题中涉及的几所学校,以系列的形式,在《福建教育》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进行更详细的介绍。今天推送的是杭州市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我们期待以超越学校的视野,启发读者对未来学校设计可能的想象。

  学校建筑设计,应着眼于学生的认知天性和教育本质。设计杭州市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时,我们有意识地摒弃了传统的集约型线性空间模式,转而构建了丰富和复杂的空间架构,把原来扁平化的空间立体化编织,提供了更多的身体接触点和视线接触点,使学生由此获得更多互相观察和学习的机会。

  南校门的双入口门厅设计,上下学高峰时段可以分流;门廊提供雨雪天连续的通道空间

  结合学校的功能设置要求,我们把建筑进行了大的分块,顺应基地的长条形特性,从南到北分为小学部、幼儿园及宿舍,建筑集群以一种综合体的形式统合了各种功能,构建出一个外形集约内部丰富的教育空间。

  在学校中轴线上的中庭内,我们设计了一座橘红色的“山峰”,由三种基本楼梯原型组合而成的曲折迴复、变幻多端的楼梯群组成,像一个立体迷宫悬挑于中庭之内。天顶有玻璃屋盖,天光倾泻而下,打在橘红色栏板上,使整座“山峰”熠熠生辉,晕染出温暖的光芒。

  这座“山峰”有不同的路径可供上下,不同的路径上会有不同的平台,它们并没有被明确为某种固定功能,而是可以根据师生的自主需求转变为不同的场景(如,演出舞台、画廊、阅读空间、制作坊等)。楼梯悬挑,不同组的楼梯互相分离、高低错落。当学生在楼梯上行走时,他们的视线就可以捕捉到这个立体空间里发生的形形的活动,获得各种讯息。

  我们的传统教育对于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触及不够。学生在学校不仅需要获得广博的知识,更应培养出一种独立思考、深入探索世界的能力。而独立思考意味着孤独——这里的孤独并不是身体的孤单无依,而是精神世界的孤独内省,独自前行。对应于学校这样的教育场所,我们希望在群体共同学习玩耍的地方之外,也需要存在可供学生安静思索的空间,特别是学生共享区域的设计,需要有一种特质,使共享空间能在公共性和私密性上有转化的可能。

  我们把校园规划为内院式,这种布局方式的氛围不同于传统的行列式布局,围合使院落获得了一种向心性,而向心性的空间具有非常强的领域感,更易使人安定下来,关注内心;除了幼儿园内院,其余院落均下沉直达地下,因为在纵向上脱离了主要教学区域,这些庭院都成为了更安静的场所。

  与庭院对应,学校有三个图书馆,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设计,并刷以不同颜色,漂浮在下沉庭院上空,享受最为静谧的读书氛围。同时,不同形状和颜色的设计也带来了强烈的辨识度,契合了幼儿的认知特点。

  我们在建筑每一层都设计了一些“无确定功能空间”,可以被随意使用。这样的空间在底层是那些架空的区域以及中庭的一层部分;其上每一层,则是在教室与教室之间留出了大小不一的开敞空间,我们统称之为“港湾”,它是一种“袋型空间”,被走廊串接起来,相对于走廊的跳跃喧闹,袋型空间内部显得稳定安静,而且数量众多,面积上接近教室面积的总量,因此学生多了将近一倍的学习和活动空间,每个学生更容易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独处角落。这些港湾可以被利用为小剧场、小图书馆、小画廊、小制作间、英语角等功能。它们像是奇妙的水体,在有学生活动时它们就是富有活力的港口,当学生独处时它们又成了安静的港湾。正是由于这些港湾的存在,教室在上下层并不总是对应,而是在立面上左右滑动,呈现出了更为复杂但又是非常生动的状态。

  校园绿化的设计,我们看重对自然的回归,这对成长期的学生来说比单纯的种花种草更有意义。在校园的全域,我们设计了一条越野跑道,在路径上设置各种地质环境,模拟自然,比如沙漠、湿地、草地、原始森林等。基于同样的丰富性和立体化的考虑,我们把越野跑道与建筑的空间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条在水平向度上环绕整个校园,在垂直向度上又有戏剧性变化的跑道,对学生的体力与认知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最后,我们把绿化再抬升一个意义,特意把综合楼的屋顶开辟成了农田,顺应江南的时节种植时令的稻谷瓜果蔬菜,让学生不止于欣赏绿意,而投身于劳作,当能明白读书的意义。

  回顾整个过程,设计之初确立下来的那些基本的意向:天空、阳光、田野、庭院,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等,最终都有所呈现。我们所希望的带有一定复杂性的教育场所在现实中支持着崇文学校丰富多姿的教学互动,共同接受着大家的审视与检验。据校方透露,学校投入使用一年来,各地学校来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对我们设计者来说,这样的结果是一种认可,更是一种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