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每个学校对于建筑教育的不同侧重点?m6米乐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3-08-12 21:47:42

  谢邀,这题可能涵盖的面很大。我对建筑教育一直有一套自己的理论,既然是理论那就有可能是错的但是却有点道理。

  我做了六年建筑学的学生,再加上一年在UCLA的教学经验。如果把我从大二就开始带学弟学妹,并看着她们从三流国内本科走进TOP10的建筑学院(前后大概有十几人吧),虽然资历尚浅,但也姑且说说无妨。

  背景:我上本科的第一天系主任就告诉我们,这个“大学”是培养画图工人的。你们毕业了就是去设计院给人画施工图。他这么说的原因是这个学校的师资力量是没法培养出来大师的,与其冒险耽误了同学们学基础简单的知识,不如教一些画图的经验,毕业大家也能糊口。5年后年毕业的,后来13~16年国内建筑业发生了什么大家都知道……

  毕业典礼那天,这个曾今的系主任已经成了副院长,掏心掏肺的说:当年你们第一天来,我说我们是培养画图工人的,是因为你继续深造才能成大师。进来走的是“下坡路”,出去走的是“上坡路”。

  国内本科建筑学院都会有“配套的”手绘培训班,目标是培养考研快题。借着学生的功利心,赚得瓢满钵满,就像新东方解题思路,练出套路。那时候,设计本身已经没有意义了,快题的就是一道题,自由发挥的前提是避开陷阱,当你避开所有陷阱,你发现已经没有自由发挥的余地了。

  我当时对比自己小的学生说,手绘就是用手画。你们想怎么画怎么画,为什么线一定要这样拉?马克笔必须这样刷?透视有问题都没关系,画出自己心里怎么想的,线条不坚决也好看。

  柯布西耶画小猫小狗水壶那张我就不放了。想到什么就画什么,纯创作哪儿来套路?有套路还要你干嘛?

  我在国内学建筑学的五年一直处于精神紧张状态,虽然不算学霸但也蛮刻苦的,短文就不比惨了。学习过程大概也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拿到一个场地或者任务书感觉就像拿到高考试题一样。总平-柱网-平面-剖面-立面-反复查下规范。心中不忘:实用,经济,美观。(从公元前25年维特鲁威到现在都没什么变化?)

  所有有这个疑惑的人肯定都是经历过高考的,这其中一些知识是可以转换的,比如你数学做错的题目,你会放到错题集里面去纠正它。如果你没这么做,下次遇到还是错,你只不过用错误的方法又解了一次题。当然设计比这复杂的多,涉及的因素也多得多,如果这五年就关心那么屈指可数的几样因素,你的训练有意义吗?就像一道追击问题,你做十遍,你有提高吗?

  那么除了排功能抠立面,我就想去研究点别的了。最初最束缚手脚的肯定是形式,看着Zaha,MAD的那堆东西,心想怎么给弄出来的?感觉自己有一天能做出这种形态我就牛逼了。研究造型软件,造型技术,CG和工业设计的都来一遍还不过瘾,再去翻关于几何和生物形态的文字看。

  慢慢实习了几家公司发现,其实所有人去接近一个设计的过程都很不一样,BIG用大众化的diagram,OMA先来几个research,Zaha,MAD和Thom先画画再捏,Gehry先画画再堆盒子解决功能空间。(高逼格同行请宽恕我粗暴浅显的描述方式)

  你自己有一套固定想法或者思考模式吗?你会去阅读学习更多的东西来注入到一个新设计里去吗?

  我依然记得我大一很天真的去了学习经验交流会,官宦气息浓重的学生会领导人叼着烟和我说:大学你把Sketch Up用好,《建筑空间组合论》读通,就行了。

  我对Developable surface和Bio surface特别着迷……所以我喜欢长腿S型的姑娘。然后我就瞎玩儿,试了一圈觉得Rhino和Maya最能满足我的需求。当能满足我的需求,我也就没有再去开发别的软件了。

  作者是我的导师Greg Lynn,非常神奇的一个Maker,我甚至没法把他定义为艺术家或者是建筑师,尽管他拿了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他为了追求理论,设计和想法都可以抛弃审美。书中讲如何用动画软件找型,这本书的启发意义大于实际盖楼。

  状态05:不想懂历史西方艺术史是一个很大的宝库(我的学习方法很可能是错的,学历史的请别批我)我自己也做了Archive,我大概知道发生的时间段和历史背景,我从来不记案例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我只看他做了什么,这些案例对我来说像是色情小说,我看懂的就是他设计的。如果没有启发意义或者思考价值,我夸下建筑师手感好就过去了。(在这方面我是实用主义者)

  而且我认为建筑史和艺术史是阶段性连续,把Ten books architecture, Marcus Vitruvius Pollio或者是金字塔什么的放在西方建筑史最前面对我来说是可笑的。我觉得这俩案例和我学的东西一点关系都没有,文艺复兴可能都对我没什么帮助。AA建筑学院的院长Brett Steele也调侃过这事儿,不明白为什么文艺复兴忽然去把古典柱式什么的研究一遍然后就照搬过来盖房子了……

  既然我们身处这个时代,就应该做这个时代的建筑师。包豪斯的出现完全割断了和过去的关系(但是他们准备了很久,体系成熟),AA的创立废除了西方减持数世纪的建筑学导师制(但是他们不断的扩展过去建筑师的试验平台,而不是从零开始)。当然现在又有变化了,我们又翻过去了,我们又开始言传身教了,我们也更愿意思考工业革命了。

  我这么说并不是蔑视艺术史,我非常尊敬建筑史,建筑史告诉我历史上spiral的平面成功的案例不足十个。我只是想强调这些数据信息的分析价值远远大于那些fact。

  有一些公司得意于自己把建筑师和工程师分开,对于这些建筑师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在历史上这个时刻真正的成了纸上谈兵,丢失话语权,工作的成就感可能都远远低于CG场景师。(工资肯定低于他们,工资代表了市场价值)所以,别怕脏手脏脚,像地球上第一个盖房子的人一样去享受make+build的过程。m6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