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m6米乐市军地合力加强国防教育纪实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3-07-17 00:51:03

  “1949年4月23日,长江岸边的千里战线上,人民百万雄师在‘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震天口号声中,以摧枯拉朽之势,强渡长江天堑,南京宣告解放。”盛夏金陵,热浪滚滚。一波波来自南京市党政机关、驻宁部队、企事业单位和不同学校的参观者,走进渡江胜利纪念馆,身临其境感受着74年前那场惊天动地的渡江战役。

  浓浓国防情,滚滚长江水。一直以来,江苏省南京市军地坚持同向用力,倾力打造红色场所、宣扬强军先锋、营造崇军氛围,携手打出一套“组合拳”,使国防教育热潮迭起,把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观念深植人们的心田。

  一场雷雨过后,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上车流如梭,梧桐浓荫遮蔽。梅园新村民国建筑群中,周恩来铜像身姿矫健、气宇轩昂,那坚定、沉着、机智、从容的革命家形象,使参观者倍感亲切又心生敬仰,依稀如见周恩来当年在龙潭虎穴中谈笑风生的场景。

  1946年至1947年,国共南京谈判在当局的一意孤行下最终走向破裂。但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代表团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卓越的胆略智慧,展开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赢得了政治主动。

  “革命文物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革命文物,发挥革命文物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我们革命纪念馆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办公室主任芦晓莲说。

  该馆坚持文物保护与利用并重,深入挖掘革命文物内涵,推动革命文物展示利用,推出以“旧址寻访”沉浸式体验为核心的“梅园党史红色文化党性教育实境课堂”,成为开展国防教育的“生动课堂”。

  南京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原海军指挥学院教授张晓林介绍说,南京是一座英雄的城市,165个红色场所就是165部“生动教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桂子山烈士陵园、高淳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渡江胜利纪念馆……这些红色场所,不仅刻印着中国人波澜壮阔的历史过往,还承载着南京市民对峥嵘岁月的难忘记忆,是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资源。

  南京市在深入调研、科学验证的基础上,研究出台了《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规划》《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为国防教育提质增效提供了制度保障。

  自2015年以来,包括现役军人新婚夫妇在内,已有576对新人来到雨花台烈士就义群雕前,参加“国家革命烈士纪念日”向革命烈士献花系列活动,聆听革命故事、观摩思政课、参观“信仰的力量”大型展览,让前来瞻仰的人们在身临其境中接受着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洗礼。

  大型原创史诗话剧《雨花台》,深情讲述了在雨花台就义的烈士们,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展现出来的信仰力量和人性光辉,热情歌颂了雨花英烈信仰至上、对党忠诚、舍生为民、勇于担当的崇高精神,成为南京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生动教材。

  从江东门到雨花台,从梅园新村到渡江胜利纪念馆,从国防园到长江大桥……一座国防城,荣耻两堂课。“南京”这本书处处闪烁着磅礴的力量,激励人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什么才是安全,不是深藏地下,构筑掩体,是有人默默把胸膛挡在前面。什么才是成就,不是移山跨海,轰天钻地,是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是了却家国天下事,一头白发终不悔。”这是《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钱七虎的颁奖词。

  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曾在戈壁滩上穿着防护服,进入核爆中心勘查现场,亲自实地检测获得第一手资料,创造了一个个工程学奇迹,同时指导了许多城市的地下工程建设,被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建设一等功臣”,相继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八一勋章”。今年年初,钱七虎院士被评为《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又一次让南京城感受无限荣光。

  30多年前,南京溧水籍军人韦昌进在边境作战中,被弹片击中左眼、穿透右胸,全身22处负伤,仍咬牙把眼球塞回眼眶继续战斗。当敌人冲上阵地时,他用报话机向上级呼喊:“为了祖国,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向我开炮!”韦昌进被誉为“活着的王成”,授予他“战斗英雄”荣誉称号。2017年,他成为首次获授“八一勋章”的10人之一。

  强军先锋是时代的骄傲,更是无声的激励。2021年,南京在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中,专门开展南京双拥大事选,并把韦昌进以及“模范团政委”杨崇元、“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贲德院士、“防化先锋连”等一大批先锋模范和英雄集体的先进事迹列入其中,引导人们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像英雄模范那样奋斗,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国防氛围。

  在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黄桥社区冯谭庄的西头,有一座“重民桥”。江宁区竹山文化休闲公园内,有一座“仲铭桥”。它们都与革命烈士邓仲铭有关。邓仲铭原名邓振询,又名邓重民,江西兴国人,1929年加入中国,参加过长征。1943年夏天,他在江宁禄口冯谭庄遭遇敌情,渡河时不幸牺牲。

  “就是想为烈士尽一份心。”“邓仲铭烈士殉难处”纪念碑旁,从小听着邓仲铭烈士故事长大、义务看护纪念碑15年的古稀老人徐九根,每天一大早就来到这里,把纪念碑擦拭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他介绍说,几十年来,南京人民从来没有忘记邓仲铭烈士,建立了多处纪念地标。1981年,当地政府在冯谭庄原高桥渡口修建拱桥,取名“重民桥”,桥头立有一块“邓仲铭烈士殉难处”纪念碑。后来,当地又在位于主城区的竹山文化休闲公园建造了一座“仲铭亭”,亭前的拱桥取名“仲铭桥”。

  仲铭桥、丁香路、太平亭……在南京,许多地方以英烈名字命名。这些被冠以英烈之名的道路、桥梁、亭阁,无声诉说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在大地上镌刻一个个闪亮的精神地标。

  2014年至今,在南京警备区和南京市双拥办的精心策划推动下,当地媒体《金陵晚报》连续九年刊发《南京籍官兵立功光荣榜》,每年刊登南京籍立功官兵的事迹,1049人次上榜,让他们献身国防的感人故事走进千家万户。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新时代的希望,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实践者,希望你们坚定理想、刻苦学习、强健体魄,多做关心帮助他人的事,多做有益社会的事……”今年3月23日,4名海军“南京舰”优秀官兵代表走进南京市海英小学,孩子们瞬间沸腾起来。

  原来,这是一场军人与学生的特殊约定。今年春节前夕,海英小学的学生给“南京舰”官兵写信,表达对人民海军的向往和敬仰。“南京舰”官兵没有直接回信,而是主动走进校园,与学生们面对面互动交流。这种特殊的“回信”方式,在年幼的学生心中,泛起了阵阵涟漪。在他们眼里,“浪花白”成了最亮丽的风景线周年纪念日。南京警备区和南京市双拥办主动联系驻宁海军部队,广泛开展“南京舰”优秀官兵看南京活动,让部队和学校结对互动。“南京舰”官兵热情邀请多名来自南京市不同学校的师生代表来到东海之滨,参加海军舰艇开放日活动。师生代表零距离体验海军战舰的威武,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如果从空中俯瞰,我们的战舰如沧海一粟,但它的‘内心’却包容着宽广的世界。”顺着解说员的手指方向,师生代表透过舷窗,眺望着无边无际的广袤海空——那里,有属于新时代中国海军的使命航程,烽火狼烟、强固海疆在师生们的心间熊熊燃烧。

  临别前,师生代表还为“南京舰”官兵送上了精心准备的礼物:有海英小学的海英鼓,有小营小学学生手绘的军舰……后标营小学年仅8岁的张成还把自己写的书法作品“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亲手送给舰上官兵,并深情地说:“期待有一天,我也能成为海军舰员,在远洋上扬我国威,护我中华。”

  与此同时,为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4周年,在有着“天下第一瓮城”之称的南京中华门翁城,南京别出心裁,用热情洋溢的城墙灯光秀祝福人民海军。只见古老的城墙上,灯光璀璨、绚丽夺目,一幕幕冲出荧屏震撼的影像、一幅幅霸气硬核的海报、一串串展示人民海军十年来变化的数字,依次点亮明城墙。人民海军步履铿锵、向海图强的一个个精彩瞬间,在穿越600多年沧桑岁月的古城墙上轮番播放。这次活动共在近20处人流密集的户外场所推出,全景呈现新时代人民海型建设的辉煌成就。m6米乐

  大学生祁念边看边说:“在城墙上看到海军故事,很过瘾也很励志。我希望有一天能加入这支光荣的队伍。”

  南京警备区司令员马红晖介绍说,每逢上半年和下半年征兵之际,“七一”“八一”“国庆节”以及南京解放日、海军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军地双方就会联合广泛开展国防主题宣传教育,让南京这座城市处处充满“国防之声”,国防观念在春风化雨中走进千家万户。

  南京市连续9届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有11家国防教育基地,49所国防教育学校,29所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建立了国防教育融媒体宣传平台、主题地铁车站,每年组织国防教育骨干与中小学校长培训、进军营学军事活动,军地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全民国防教育实施方案》等,国防教育活动正在金陵古城蓬勃开展。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南京,这座经历无数次战火洗礼又一次次涅槃重生的美丽古都,浓厚的国防氛围已经融入城市血脉,让人们收获人生的洗礼、汲取奋进的力量。